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东北地区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各地方高校应将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进行有机衔接,充分认识两者衔接的必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举措,为“一带一路”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双导师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采用“双导师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类专业应顺应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文理交叉的“语言+技术”复合型翻译人才。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注重技术素养和操作能力。基于此,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应积极融入新技术、新理念,并在此指导下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锻炼、改进教材结构、扩充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杨敏 《考试周刊》2011,(43):200-201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理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地方高校的翻译教学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践行现代教育理念,提升现代人才培养能力.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按照国家顶层设计,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可以在“互联网+”教学培养模式、“英语+”双专业培养模式、“实训+”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方向着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寻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复合型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丽丽  赵玲  鲁亚侠 《英语广场》2021,(10):116-118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外语翻译人才直接影响中国的对外交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翻译人才。探讨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契合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契合国家“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鉴于此,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培训三个方面,探讨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肖定菊 《成才之路》2024,(10):13-16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专业,其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有利于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广告实务”课程为例,开展“三维三段双进阶”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提出市场营销专业“三维三段双进阶”教学模式实践路径,指出应合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精心实施“三段式”导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双进阶”互动课堂,并量化考核,多维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高等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为达到这一目标和体现这一定位,高职会计教学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应是“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用人才”。教学模式应采用“双证式、多方向”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时实行“双证贯通”。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市场的不断扩大,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也日益显得比较稀缺。本科翻译专业在培养翻译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适当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本文以南昌工程学院的本科翻译专业为例,研究在工程类院校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适当搭配一些学校优势的工程类科目,切实满足市场对这类翻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交叉融合冲击了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的划分,产业融合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高技能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应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运作机制、革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特长生培养实验、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同时,从校企合作、组织管理、评价支撑、文化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经济转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流人才已成为评估学科建设的重要维度之一。为此,以厦门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将“学科融合”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研究的关键要素,设计多学科融合为主线,科教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为辅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新模式,从而实现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的翻译教学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理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凸显“应用”特色。以“生动性、系统性、思想性”为教学宗旨,坚持“三位一体”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实现翻译人才培养职业化,使翻译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市场。  相似文献   

14.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文章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目的出发,针对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培养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目标,提出构建“三融通、五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和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策略。此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市场采购”的新型贸易方式要求应用英语专业培养既掌握较高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能胜任采购翻译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构建新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即创新课程设置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专业和翻译社的运行机制,采用翻译工作坊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完成应用型复合翻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进行摸索。从广东省独立学院翻译人才培养现状谈起,确立了独立学院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并依此提出翻译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强调独立学院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与经济市场需求接轨,突出对学生综合翻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职业带理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高职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结构上应进行顶层设计;战略上应形成校—企—校三方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上实现专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行业相对接;总体上体现“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人才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表现为重视人才品质的培养。人才的基本品质可以归纳为“德”与“才”两种,中等艺术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现代艺术人才的基本品质应体现为德艺双磬。这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中等艺术学校要把握人才成长的基调,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才能为社会不断培养德艺双磬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工商管理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脑”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认为,企业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双脑”型人才,即具有商业头脑的“左脑”型人才和充满激情与创新的“右脑”型人才。其次,“双脑”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设计。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与提高专业教师质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翻译人才培养需要与市场接轨。"三维联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即"NET"培养模式,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期内外三结合,建立翻译网络资源库(Network),向合作企业开展志愿翻译服务(Enterprise),校内外双导师(Tutor)共同培养翻译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既服务企业,又改革翻译实践教学,为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