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的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思想品德或开心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质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来讲,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鲭鱼作为食材还远远没有普及,其在中式烹调中则更加少见.随着其他异国菜肴在我国的兴起,国内饮食对鲭鱼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发鲭鱼在中式烹调中的运用,并将营养价值高、浑身是宝的鲭鱼引入中式烹调中,加以运用,对中式烹调的创新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对鲭鱼的种类、营养和功用等各方面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主要探讨鲸鱼在中式烹调技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的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同时,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笔者用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四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一、语文味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本文从"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14.
卢奂帆 《广西教育》2013,(17):30-30
语文课的教学,无外乎听、读、写、说的训练。教师要把一节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同时教出语文的本色,就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充满"语文味",还要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课要教出语文昧 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语体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三者的有机统一.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出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6.
师傅在柜台后面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将饭团拿捏成型,附上鱼肉,反复捏合——那手法如魔术一般,很轻松地就变出一个寿司来.而实际上,这样娴熟的技法他锻炼了50年……狭窄的店面内坐满了食客.具体来说,食客想吃到这里的料理,起码要提前半年预定…… 这是前几年热播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里的片段.主人公小野二郎当时已经86岁,是全球最为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他不仅技法纯熟,并且对食材的追求也相当苛刻.顶级的食材搭配上娴熟的手艺,使得他做的寿司值得顾客一等再等.这部纪录片受到观众追捧的同时,还把一个词重新带入了我们的视野——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会发现,但食材买多了以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短时间内吃不完,在冰箱里放久以后,不但营养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遗忘,进而腐坏遗弃,产生巨大浪费。只要能够巧妙保存和烹调,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食材中的营养,甚至能够让味道更加鲜美。为大家介绍几个小妙招。  相似文献   

18.
中式烹调是指运用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加工切配技术及烹调方法,对各种原料和辅料进行加工,烹制成中国风味的菜肴。烹调方法则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成形的原料,通过加热和调味,制成不同风味菜肴的操作技法。由于烹调原料的性能、质地、形态各不相同,对菜肴在色、香、...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语文课有滋有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尝试着给语文课添人生活味、幽默味、人文味,让语文课三味俱全。  相似文献   

20.
陶德富 《语文天地》2009,(11):69-70
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有滋有味的,可是在有些老师眼里,语文课却成了死气沉沉的,枯燥的,乏味的,昏昏欲睡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