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16):35-36
本文对教学难点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教学案例,谈了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抓住课文中矛盾点深入解读;二是抓住课文中核心段落搭建台阶;三是抓住课文中关键句设置主问题。通过挖掘教材,突破难点,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篇课文,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故事情节到知识架构,学生要学习、掌握、理解的内容确实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主问题,往往会陷入“满堂问,杂乱无序,问之无趣、答之无味”等困境。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主问题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开展主问题式的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精心设计主问题是基础,分步达成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主问题”设计研究方面,余老师说过这样几句话:“主问题”是教学中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它与课文有血肉的联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优质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质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有思维含量,深入浅出。教师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的留白处,略写处设计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热点设计问题;还可以在难点处、困惑处、易错处、相互照应处设计问题;设计优质问题,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张志华 《广西教育》2013,(13):11-11
"主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本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好的主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必须抓准切入点,精心进行预设。一、抓住文眼设计主问题一般情况下,文章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抓住题目,找准切入点设计"主问题",可以精简教学环节,促进  相似文献   

7.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四年级的重点训练项目,如何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者提出以下方法供参考。一、回答问题法问题是思维的路标。可用课文后的思考题或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必要的问题,引导学生作答,然后将答案恰当地连起来,便能抓住...  相似文献   

8.
华东 《语文天地》2015,(2):14-15
一、抓住重点,巧定主问题教学目标《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弗兰士和韩麦尔先生,常规教学一般都是抓住小弗兰士的心理的变化来设计教学的。长文短教,需要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必须准确制定主问题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另辟蹊径,抓住韩麦尔老师的语言描写解读人物,品味韩麦尔老师的人物语言,感受爱国情怀,从而突出课文最精华的部分。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写的普法战争的故事背景非常陌生,缺少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很难体会主  相似文献   

9.
小语七册基础训练五的要求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缩写。我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评“说”议“写”,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这次训练任务。这堂课一开始,我便向同学们宣布:先用15分钟反复阅读《火烧赤壁》这篇已经教过的课文,然后请三个同学把课文中的故事讲出来,每个向学只许讲三分钟,超过了时间便停上讲述。这时同学们纷纷提出:三分钟能讲完吗?我回答;一成不变地照课文讲,是讲不完的;抓住最主要的内容,丢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压缩一半语言,就可以在三分钟内讲完。这时同学们又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我当即挂出一块小黑  相似文献   

10.
一、提问性语言 1.提问要抓住文题和中心 抓住题目和中心,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问,可以使学生立即产生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来设计提问:题目中你们指的是谁?谁说他们想错了?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这样,短短几问,就把课文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设计教的活动,教师已驾轻就熟;设计学的活动,仍然是一个难点。而教学设计的至关紧要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与老师们商讨。问个没完,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课例。有位教师上《普罗米修斯》一课,一课时从头至尾提了37个问题①。起始阶段了解课文脉络,教师提了以下9问:1.课文都讲了哪些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下面介绍几种讲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一)抓联系 世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和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抓住课文中的人物、事、理之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活动,就是一种设计思路。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叙写了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户三个方面的人物。抓住这三方面人物之间的联系,去理解人物形象,既条理清晰,又便于学生领会。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课文领会鲁提辖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满堂问”,摈弃那些繁多、零碎的问题,转而结合文本特点与教学实际,强化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干”,针对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一个或一组问题,即“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深入阅读和潜心思考,可以起到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摸索,谈一谈在设计“主问题”上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14.
抓住课文特点设计教学结构──《给颜黎民的信》教学建议广东陈元意《给颜黎民的信》是人教社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信的内容主要回答了颜黎民在来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主...  相似文献   

15.
《狐假虎威》是九义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刻画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形象,理解狐狸的校得是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这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前一后”的字面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这四个字贯穿于全篇课文,对于表现狐狸的狡猾和故事寓意极为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一前一后”设计了几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体会课文的意思。我先问:“狐狸和老虎,谁在前头,谁在后面?你…  相似文献   

16.
[教例简述]在学生充分预习、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紧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抓住“高尚”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了三个问题,牵动对课文的教读。第一个问题:作者赞叹了小蜜蜂的高尚。大家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蜜蜂品质的高尚?  相似文献   

17.
抓住对话 设计教学──《狼和小羊》教学构想建水县第一小学何跃波《狼和小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此文时亦可抓住对话来设计教学。一、从对话中领会“人物”的各自目的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了解狼和...  相似文献   

18.
1.《我家还缺啥》说明:课文讲发生在小渔村一户人家买了电冰箱后,议论再添置些什么的事。该板书抓住买冰箱、议添置和问缺啥三个要点,展示了事情的过程,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三棵银杏树》说明:课文讲“我”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  相似文献   

19.
郭秀丽 《考试周刊》2014,(63):16-17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主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减少课堂无效提问,能带动文本整体阅读,深化学生学习活动。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呢?作者在阅读教学中这样设计主问题:浅问,提纲挈领,找准对话的支点;品问,紧扣文本,唤起个性解读;深问,层层递进,注重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王剑平 《现代语文》2004,(12):29-30
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常运用"串问式"教学法--一节课漫无目标,问这问那,一问到底.其具体表现为:一问作者是谁,二问段落怎样划分,三问中心思想是什么,四问表现手法有哪些等等,问得茫无边际,问得无穷无尽.由于问题提得过于烦琐、零碎,湮没了主问题,把语文课上成了"满堂问"的课.曾听一位教师教朱自清的<春>,老师开始讲解课文了,问道:第一个"盼望着"是什么意思呢?那么第二个"盼望着"又是什么意思呢?"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什么意思?这样提问岂不是文章有多少句话就可以提多少个问题吗?而在这些问题中,有许多是明知故问,问倒了学生的学习胃口,问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