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给以中短波信号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技术的变革,对台广播在技术更新、内容采集、新闻观念等方面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并发展自身优势,依靠娱乐、新闻、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对台广播要积极采纳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打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广播收听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诞生和普及给传统的传播理念造成了极大的颠覆。新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途径,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在全新的媒体传播趋势下,必须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对台广播效果。文章就新媒体在对台广播中的应用及实践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新媒体发展形势下对台广播的策略,并就新媒体与对台广播的协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增强对台广播的实际效果,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广涛 《新闻窗》2014,(6):80-80
一、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新媒体时代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综合利用了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收集、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和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新媒体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范翠萍 《今传媒》2011,(5):123-125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对台广播也进入到这股洪流当中,面临着全新的传播与生态环境。面对岛内受众这个特殊的群体,未来对台广播该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井喷",最终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追求祖国统一的终极目标下,对台广播应进一步细分岛内目标受众,创新传播策略,建立数字新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媒体"软实力",以期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穆亮龙 《中国广播》2011,(11):64-66
新媒体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传播理念的变革。对于针对特殊受众群体的对台广播而言,新媒体的理念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台广播面临的新形势、新媒体理念对于对台广播的借鉴意义及其运用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为当今新媒体时代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跨界发展打破了原有时空的区隔,为如今社会提供了更准确、更有效、更丰富的广播信息发展。笔者首先对新型传播媒体进行了概述,并此基础总结了新媒体下广播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系统的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该如何建设好广播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渐占据媒体市场,使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却主动表现出极好的融合性,带来新的生机。本文重点探讨新时期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影响,以及二者融合的方式途径,旨在为传统广播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岛内民众对两岸未来发展态度的变化使得对台广播需要借助当前形势实现突围。但是由于多元化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对台广播原始生产能力受到冲击,可利用的传播空间也不断被挤压。因此,需要通过即时的传播平台,借助互动沟通信道的建立,利用受众资源获取节目灵感,并从新媒体发展要求出发,遵循"内容为王"的规律,进而扩大对台广播传递空间,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对台广播应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岛内新媒体资源,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拓展对台广播的舆论引导空间。  相似文献   

10.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媒体融合加强对台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志刚 《军事记者》2014,(12):30-31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不断发挥及时、全面和海量报道的传播优势,在海峡两岸各项重大活动报道中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作为传统媒体的对台广播,在新媒体时代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应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借助岛内新媒体资源、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岛内舆论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谢飞 《中国广播》2013,(11):9-12
俄罗斯广播的数字化进程是在国家信息化整体战略保障下进行的。虽然数字广播的发展进程缓慢,但是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已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国家政策保障、数字广播进程以及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等几个方面,阐述新媒体时代俄罗斯广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广播技术,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构建数字化传媒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构建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及实现广播业务模式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建立好这些应用,旨在推动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新媒体观察员"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目前,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论述,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中国之声官方资料中也尚未发布系统的介绍。作者以中国之声为例,对"新媒体观察员"业务工作的职能界定、内容样态、插播时段及风格特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 新理念 高品质——以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1日,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成为获国家批准的第三家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一、网络视听新媒体,舆论引导高格调湖北网台把"凤舞九天,网罗世界"作为办台主旨,将湖北广电总台旗下12个电视频道、10个广播频率、4个新媒体、1家报纸、1家杂志的海量资源,融人新闻传媒和社会服务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于海军 《今传媒》2012,(3):101-102
近些年来,以网络和手机短信等为中心的新媒体的高速成长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的深刻性和丰富性都还有待我们深入思考,但它所带来的现实的冲击和变化不容忽视。对于具有产生时间较为长久的广播来说,新媒体的冲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在冲击传统媒体广播的同时,也为广播提供了新的延伸和拓展的巨大可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新闻进行分析、解读,旨在为之提供相应的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更新为世界媒介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最近几年,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新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将详细分析新媒体在广播新闻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找出一些实现新媒体与广播新闻相互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浩翀 《视听界》2010,(6):36-38
在当前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对传统广播的描述,出现字眼最多的是"压力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恶劣"、"弱势媒体"等用词。在目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还有一种声音是希望借助三网融合,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生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满足和停留在传统广播业务之上,广播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向新媒体。"另外,有些专家还做出这样的判断,"融合时代"将是"广播听众时代的终结",而且广播转型的业务领袖将是视频。  相似文献   

19.
沈黎 《新闻世界》2015,(1):40-41
微博、微信的出现,标志着传播业"微"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传统广播节目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规律?笔者认为,广播互动方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综合广播"金色田园"节目为例,探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对农广播节目互动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如同潮流一般涌向我们的生活的今天,手机、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正将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正在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惊喜,为传统媒体——广播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而广阔的空间,让广播插上了翅膀.新媒体的优势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人群多,更广泛、更深入、更自由;劣势是受终端控制、安全掌控难度大、公信度稍差等.广播的优势是权威性强、公信力高;劣势是载体受限、传播手段单一、成长性弱等.新媒体与广播的融合,可以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比如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可以使广播的传播方式转化为网络的传播方式(文字、图形、声音的立体式传播),广播与手机的融合可以拓展广播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