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在做作业时具备良好心理状态,对作业的质量、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工作中常常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学生做作业时出现逆向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作业心态异常的现状剖析 1.情绪和情感方面。作业时情绪不稳定,情感不一,表现在同对过量作业的不能胜任而产生的困扰或慌乱;因作业时间的不妥和作业环境的失当而引起的烦躁和不安;因对作业难度和要求的不适应而形成的紧张或畏惧等。反映在作业行为上表现为书写草率,计算粗心,甚至引起作业时思想禁锢、思维堵塞等。 2.信心和毅力方面。对作业的信心不足,克服困难的毅力差。  相似文献   

3.
观照时下作业,几种非和谐的作业心理影响着作业的顺利进行:(1)应付心理:"老师,作业我给你做完了."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勉强做作业,不是草率从事就是去抄袭、询问.(2)浮躁心理:一些学生做作业追求的是结果,对做作业的思考过程、审题过程很少考虑;有些学生懒于做要求更高的问题;或不会做也不请教别人,改错时只把正确答案写上,而不去认真查找造成错误的原因,更不想去寻找预防的方法.(3)拖拉心理:或因作业的难繁偏旧,或因作业数量多,或因不愿做作业心理的支配,一些学生想方设法找理由、寻借口来躲避、延迟甚至不交作业.(4)自卑心理:不少学生因多次作业失败而对作业失去信心,有的则是由于受到老师的冷遇或歧视而对作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遇到较复杂的计算应用、操作题等就缺少耐心.时间一长,他们就萌发"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5)畏惧心理: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害怕作业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对作业产生畏惧.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作业心理”与教师的作业设计批改邵延红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就必须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在作业的设计、批改上下功夫。首先,应摸清学生做作业时的心理特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牛做作业的心理主要有:一、厌多。...  相似文献   

5.
<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能促使学生深化理解教学的内容,能引领学生迁移运用习得的方法。但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作业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存在好动、懒散的现象。做作业时,周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放下笔去凑热闹。由于他们分散了注意力,导致作业拖拉、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还有一部分学生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6.
1.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老师要求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这无形中给学生心理上增加了负担。不少学生从接到老师布置的作业起,乃至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心里时时惦记着这件事情,总是担忧作业忘了签字会被老师批评甚至被罚,有一种紧张、畏惧和压抑感。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做作业时,马马虎虎,草草了之,遇到难题也不去认真独立思考,做完作业后更不去检查验算,认为反正有家长帮助检查签字。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作业马虎是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作业马虎心理 ,并作针对性的指导和矫治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作业马虎心理分析1.缺乏正确的作业动机小学生占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的外部动机 ,很大一部分学生把做作业看成是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只管做完 ,不管做好。做作业时经常出现见题就解、乱猜算法、不认真验算等毛病。2.不能精确地感知题目小学生大脑尚未完全成熟 ,感知事物比较笼统而不精确 ,兴趣广泛而不稳定 ,注意力易分散 ,做作业时粗心大意 ,丢三落四。特别在完成那些既相似又不同…  相似文献   

8.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Ⅰ2011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回家看教师的教学影片,回到课堂上可以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因此,他们不再有在父母身边做作业时因不会做题而出现的挣扎和挫折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分钟~15分钟讲课视频,之后会接受3个~5个  相似文献   

9.
“成功体验”原理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学生学习时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并且这种情绪体验会形成一种循环效应。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每一位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成功者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失败者,不仅不能体验到自身价值,反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捕捉有利时机,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良性循环这条轨道上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成功体验”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0.
梁涛 《陕西教育》2008,(10):51-51
一、克服学生不良个性心理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有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通过分析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出现懒惰怕动的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耐力而产生自卑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张谊 《湖南教育》2006,(10):35-35
在做作业时,一部分学生常常需要延长作业的时间,有的甚至当天都不能完成任务,这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作业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当堂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是有许多好处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成绩都比较差,而且对英语学习也缺乏信心,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在未听录音之前便认定自己根据听不懂,选择放弃;在听录音过程中,因缺乏自信而使得很多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听力教学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兴趣。本文将对当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阳 《学周刊C版》2011,(7):185-185
有史以来我们的教学中总是避免不了出现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 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产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试问这种心理状态的孩子怎会学好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针对性地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室较少,学生人数和层次多,组织难度大等等,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又有很多困难。比较而言,分层作业却不失为一种好的分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而往往给学生布置作业,因此教师批改作业就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感情交流的一种教学手段.批语可以蕴含情感,一定程度上,它体现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写的恰当,可让学生增强信心、前进超越;写的不负责任,可熄灭学生学习的星星之火.它既能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又能影响师生间的情感.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写作业批语,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指导意见,以及师生间情感,都可以用作业批语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严谨性等学科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中数学的作业具有内容偏多,难度较大,形式变化少等特性.高中生课业重,学习压力大,在传统作业结构模式下,很容易因为枯燥的作业内容、繁琐的解题方法、抽象的论证过程而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或者因为作业过多、过难无法顺利解答,缺乏成功体验,而产生受挫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些情况都将导致数学作业的作用无法实现,严重时还将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传统的数学作业结构亟须进行调整,数学作业零效用、甚至负效用的局面亟须改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有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部分学生做作业时总喜欢把语文作业放到最后做,哪怕语文作业最少。究其原因,学生认为语文作业不是抄抄写写背背,就是阅读或者作文,而这些他们都不喜欢。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健美操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基础差、协调力差而产生的拘谨及胆怯心理。本文试从健美操基础差学生不良心理活动的表现,来探索调节学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随意把学生轰赶出教室是不对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大概有这么几种原因;一是学生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没听进去,所以做作业时有困难;二是老师讲得多而杂,学生抓不住要领;三是晚上家里客人  相似文献   

19.
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感到困难或产生失误,主要有数学上、心理上、生活上、语文上的四大障碍。数学障碍表现为对应用题所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缺乏理解,没有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有的学生因为对某种基本数量关系(如包含除等)的理解未能达到概括程度,而影响对应用题的整体分析;有的学生不善于抓住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顺利地展开综合与分析;有的学生思路狭隘,方法机械,遇到逆向题不会自觉地进行思路调控,更不会进行转化、假设等变通,影响了解题的进程。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一遇困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缓解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不容忽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耐心开导,使之树立崇高目标;培养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引导竞争,强化心理适应能力;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等,来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