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在贵刊发表过两篇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一是1999年第2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二是2001年第4期的<例谈导学设计>.前文以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绝对值为例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后文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推出了另外的两个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三个定理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近日阅读中学数学教学的刊物 ,发现几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尚宇林的《浅议启发式教学的误区》(《中学数学月刊》2 0 0 1年第 3期 ) ,叶晓俐的《过程教学的几点探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1年第 4期 ) ,刘斌的《数学思维训练中的误区》(《数学教学通讯》2 0 0 1年第 4期 ) .笔者在此愿意从整体上做一简要的分析 .由以上所列举的题目可以看出 ,这几篇文章所论及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 ,从整体上说 ,它们又具有这样的共同点 :并非是空洞的理论分析 ,更不是对于潮流的盲目追随 ,而是立足于教学实践对一些热门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  相似文献   

3.
在本刊 2 0 0 0年第 1~ 2合期上 ,我们与华东师大《数学教学》杂志发出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例”的联合征稿启事 .几个月来 ,我刊收到大量的课例稿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四篇课例在本期集中发表 .应该说 ,这四篇课例并非尽善尽美 ,但各具特色 ,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就这几篇课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四篇课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评议 ,来进一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研究的内容 ,并对广大数学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带来一些更加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巧用中线长定理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线长定理又称Apollonius定理,关于此定理的一些基本应用可见1995年《中等数学》第1期,现再举一例: 直线上有四个点A、B、C、D,AB:BC:CD=2:1:3,分别以AC、BD为直径作⊙O_1、⊙O_2,两圆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2005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探究”一文(以下简称该文)给出了关于给定有限项的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两个定理,很受启发.本文拟对这两个定理作一些补充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最近细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喻平老师的《数学教学的三种水平及其理论分析》(见《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埠初中陈群颂老师的《也谈难点的突破》(见《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年1-2期),感受颇深。喻老师研究认为,数学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教学、智慧型教学和创新型教学。三个层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和体现的教学功能由低到高依次提升。而基本型教学指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忠实于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能遵循数学教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通讯》1998年第1期 P_(32)页上郑双龙老师“三垂线定理的联想及其它”一文给出了下述重要定理:自直二面角的棱上任何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的余弦等于两射线分别与棱所成角的余弦的乘积.更有意思的是,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猜想上述定理的逆定理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的话,这又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8.
自《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这两种杂志创刊 2 0年来所发表的关于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文章已有2 0多篇。《化学教育》2 0 0 0年第 2期 31页上还有石蜡催化裂化实验“探微”的文章发表。对于一个实验开展如此广泛、持久的讨论 ,一方面说明这个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实验至今还有不完美处 ,有没被认识的客观规律。笔者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想对这个实验谈些看法。1 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研究动向2 0年来所发表的 2 0多篇文章所反映的实验改进动向 ,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1 催化剂的选择、制法和用量或者说把…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某重点中学《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课,受到了不少启发,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看,“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教学中并不存在多少难点.但是,课堂教学担负着多种不同的任务,如果从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意志品质的提高上来考虑,这节课就还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在这节课中,教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证明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在对定理本身作进一步分析后,作为定理的应用,教者又提出了如下三个开放型问题供学生探究:图1图2例1如图1,用平行于四面体ABCD的一组对棱AC,BD的平面截此四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相似三角形共线边定理及其应用》一文中的相似三角形共线边定理,没有考虑三角形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不具有一般性。本文给出使此定理具有一般性的两种表达形式和跟射影定理等价的定理——直角三角形共线边定理。同一平面内,一个多边形的一条边在另一个多边形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上,这两条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我和胡成奎、澹台全鹏、张春强三位老师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 ,并在2 0 0 0年第 1 1、1 2期以较大篇幅发表了各地老师的评析文章 .读了这些“点评” ,再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课例 ,虽谈不上“千疮百孔” ,但错误和不妥之处确实不少 .下面谈谈参与这一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一、由课例的教学过程可以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学习的结构图示  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课堂设计 ,凸现一个中心、两个基点、三个层面一个中心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教和学 .两个基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一般形…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基于一些案例,本文从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讨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数学教学通讯》2012年第2期给出的一个定理进行了再证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出台的《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中,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提出了"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课堂教学目标"的新要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确定和呈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导致了数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些混乱.为此,章建跃博士撰写了《数学教学目标再思考》一文,发表在《中学教研(数学)》2012年第1期上.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对上述新要求的一个解读,本刊特予转载,供广大读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2004年《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第6期和第10期中有关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教学文章,笔者认为三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但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对新理念的进一步理解,本人有一些新的看法,现与各位同行商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16.
贵刊87年第1期叶文章同志《应用判别式与韦达定理解题的常见错误》一文中的例4,答案有误。原题是:方程8x~2-6kx 2k 1=0的二根是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正弦.求 k 的值.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贵刊《例谈阅读教学的主线设计》(见《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9期)一文,颇有一些感触。该文论述了阅读教学主线设计的两种思路:一是“从文章内容角度构思教学主线”,二是“从文章情感角度构思教学主线”。我以为,这两种教学主线的设计思路都值得推敲。而且,由于这两种教学主线的设计颇具代表性,因此很有议论一番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邢成云和刘金青两位老师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3期(中旬)《异曲同工,妙在其中》(以下简称文[1])一文中对勾股定理(第1课时)的教学创设了两个导人设计,文章对其定位于“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由于笔者也比较关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合适的数学情境,本着学术争鸣的科学态度,针对文[1]中关于导入设计1和导入设计2的本质差别提出一些看法,并在此问题上表明自己的见解,不妥之处,还请两位老师指教.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1年第1期刊登了舒华同志的文章──《设计适合学生的数学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分析,切中了要害。该文促使我们对许多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笔者觉得意犹未尽,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综观三个"经典之作",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反应积极,其中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其中有些做法欠妥,有待改进。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提问:要恰当、适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自 2 0 0 0年秋 ,我国的初中启用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在九省一市启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笔者注 :这两个版本均作为 2 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渡性的教学大纲 ) .这两个《新大纲》与《原大纲》相比 ,在一些方面实行了调整和改革 ,其中变化较大的莫过于在初中增加了“探究性活动”和在高中增加了“研究性课题” .这一改革 ,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 ,而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更进一步地涉及到数学教学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