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益诉讼通常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的诉讼。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特别是当诉讼原告适格理论遭遇现实困境时,公益诉讼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司法实践领域出现的学校和乡政府状告辍学学生家长案例表明教育公益诉讼已经成为现实,是儿童受教育权利司法保障的新进展。应现实的需求,有必要明确提起教育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教育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请求中具有明确的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设立诉讼前置程序等,以构建完善的教育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公民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公益诉讼可以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法治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既包括检察机关,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或整个社会向审判机关提起行政诉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是指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或者有关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不仅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在民主、法治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试在简要介绍公益诉讼的基础上,对公益诉讼的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充分认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或者向特定机关提出请求,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我国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形式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笔者认为,通过了解西方法治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和研究我国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理论基础,又是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法人或公民个人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分别以国家和个人名义提起的诉讼。在我国现行的诉讼法上,没有规定公益诉讼制度。有学者主张我国不宜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但笔者从实证、国外经验和理论上全面论证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名词解析     
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9.
试析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一些经济主体不择手段地牟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司法实践中一些基层检察院尝试提起了公益诉讼,但因缺乏法律规定而困难重重。本文阐述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公益诉讼提起权源于对当事人起诉权的监督职能,是国家的代表。它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方当事人的地位,与被告平等。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国情和行政审判实践出发,为了更大限度地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应在起诉、案件适用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级别管辖、公益诉讼的限制等方面做特殊规定,并在行政诉讼领域内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建立相应的诉讼机构,即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危害者的行政责任。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案件以直接起诉权,以履行检察机关“公益代表人”的职责,依职权主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或根据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申诉、控告而提起。赋予公民参与权与监督权,以此协助检察机关发现和确定公益受损害案件并防止其怠于行使行政公诉权。必要时可以推选公民代表参加庭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教育排斥市场机制,教育市场的发育滞后和劳动力市场不成熟,要顺利地实施教育产业化,就要切实创造条件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教育市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推进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技术和艺术具有相同的本源。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是从教育技术到教育艺术,这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在教育技术的理念上重温语言;②学习资源的艺术化;③教育过程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教育原理主要从哲学层次,以思辨方法进行构建。鉴于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文章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即教育原理是教育哲学、教育情意、教学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实践各层次原理的统一,又以教育科学技术层次及其控制信息系统子层次为主导,期望为教育原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与当前具有人本主义价值趋向的新课程改革有许多契合之处,尤其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知识与情意教育并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James Tobin’s widely cited concept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for university endowments relates to the economic concepts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ability and risk aversion. I show that Tobin’s concept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is a very special case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ability; a special case that implies very low tolerance for risk. Using the more general case, I show that the observed reduction in university spending rates during the 1990s can be viewed as a reasonable response to a period of non-recurring capital gain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编修历程的回顾,发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编修过程存在广泛性、阶段性、连续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基于此,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技术标准建设与推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改革实验教学等多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动物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措施和成果,为同类专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可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认识受限,定位不当,我国这一领域的工作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教育媒体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且这些活动大部分在战术层面上开展,教育技术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关注在战略层面上实施教育技术,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即教育绩效,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要求的。战略优先,战术配合,战略战术互动,促进教育整体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应成为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技术高起点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应重视需要的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做对的事情”;在中观层面上要推广教学系统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运用,确保“把事情做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电教人员或计算机科学人员的工作仅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也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9.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借鉴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视,依据技术的两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分析教育技术外在价值引发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博客已经成为影响力很大的主流媒体,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从2003年起,国内教育工作者尝试把博客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将从教育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教育博客作为一种教育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