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开一壶水     
烧开一壶水,一个简单的命题,但是真要将它完成到位,至少也要三个条件:时间、燃料、期待。专业化频率就像是一壶水,是加温即可,不冷不热呢;还是烧开之后随其自然;再不然就是不断升温、保持沸点?解读五年来频率成长的历程,保持一壶水烧开的势头,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新一轮的发展周期——第二个五年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如何进一步地深化频率专业化的改革,让音乐之声这壶水彻底烧开,并一直保持沸点,到底需要什么样燃料?又该怎样添柴加火呢?这就是新钟声敲响之际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想声震文坛,必先有铿锵文字;想妙笔生花,必先有满腹经纶。优秀的期刊编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而是日日精进,日积月累的结果。唯有所执,方有所成。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坚持做到"三个提升",具体应从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米博华 《今传媒》2007,(11):1-1
写言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一件需要把脑子都要想疼的事情,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可以这么讲,如果不喜欢这件事情,你会感到这个工作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喜欢,你就能够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很多人问我"记者和评论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水涓 《编辑之友》2007,(5):89-90
作为编辑,如何审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方面,既有有关专家、学者的编辑学论著专述,也有很多编辑论文专评,在此,我不必赘言.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对期刊尤其是文学期刊的"更正"内容产生了更多的关注,每当看到一些文学杂志上的"更正"时都会多加留意,并从中借鉴.下面我仅从"更正"谈编辑审稿中的问题,就教于同人方家.  相似文献   

5.
李航 《采.写.编》2021,(10):121-122
编辑工作是出版行业中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出版物都有自己的责任编辑,每一个出版物都像是责任编辑精心培育出来的孩子.出版物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它所面对的是广大的读者用户.所以,责任编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里既包括有社会责任感,又要有对读者、作者负责的责任心.作为企业员工,编辑还要对自己所供职的单位负责,创造自身应有的价值.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又大大拓宽了出版的边界,这也对编辑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阐述自己对责任编辑的"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编辑"词义从古到今的演变(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概念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范畴."编辑"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编著合一"是不是古代编辑的特征,编辑出版史要不要划分编辑活动和著作活动的界限,"编辑"一词怎样进入近现代新闻出版词汇,这些都是讨论的热点.本文想通过考察"编辑"词义从古到今的演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一些年轻编辑责任意识淡薄,应具备的知识匮乏,不知道达赖喇嘛是谁,不知道"四人帮"是哪四个人.对此,陈益民先生在<一代不如一代?>一文中慨叹道:"你总不能辩解说:'四人帮'垮台时他们还没出生,不知道是哪四个人情有可原吧?如此不知深浅.却率尔揉瓠,把一个神圣的编辑职业当成了'编辑营生'随意就干了起来."(<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第3版)  相似文献   

8.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问微博是抢了谁的生意,开心网还是人人网?其实它更多地是抢了门户网的生意。为什么呢?因为门户的内容非常繁杂,而且没有任何个性化。微博可以改变社会现象,可以传播信息,可以帮助你成长。它让我们能够人人成为记者,让每个转发的人都变成了编辑。既然每一人都是编辑了,就一定要秉着做编辑的责任心和  相似文献   

11.
前一段时期我到北京出差,晚上回到人住的饭店,发现房间的床铺上有一张纸条,读后,使我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这张纸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先生:您好,在打扫房间时,看见您有自带枕头,于是就帮您配了一个枕巾。看到您有药,就特意为您烧了一壶水,方便您炊用,最近北京天气干燥,提醒您平时多喝水,多注意身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期刊大部分实行的是"以主编为核心的编辑主审制"(以下简称"编辑主审制").这一审稿方法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主编为核心的"编辑主审制"给学术寻租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目前的学术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魔术师的最大魅力在于他能够化平凡为神奇.众所周知,魔术师玩的不是"魔法",而是创意.高明的魔术师总是勇于想像,敢于创新的人.在风云变幻的少儿期刊市场,刊物的创意就是制胜的"魔法",它是编辑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依靠编辑智慧营造出来的一种开放的状态,往往能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编辑。尤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成为好编辑。 好编辑所要具备的东西很多。 作为一个好编辑,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坐得住,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要有对出版事业的专注与热爱,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5.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报道的“机关化”,与编辑记者作风有关。“机关化”的报道,反映出编辑记者作风上的浮躁。 在角色定位上,充当了机关的代言人 机关报的记者一般都有分工的口子,有的记者长期跑某个机关,情况熟悉,人头熟悉,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是有人忘记了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考虑问题,选择题目不是从读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职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从互联网崛起为崭新一代的传媒以来,网上信息流通的空前自由度备受褒扬,被视为互联网技术特征之一.将网络与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自在流通联系在一起,似乎已成为讨论网络的思维定势.网络似乎提供了一个没有人把关的无限自由的信息平台.人们不必只阅读单一信息源的信息,而能够从许多信息中随心所欲地"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甚至可以将自己独家的信息和个性化的观点传播给他人.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时代,还需不需要编辑?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媒行业的结构,传统的新闻媒介必须要敢于突破自己,寻求发展的新道路。在目前"微语境"作为媒介核心的背景里,传统的新闻编辑的角色职能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往的"把关人"功能被严重削弱,在新媒体到来的新形势下,微媒介冲击着整个传媒行业,作为传统的新闻编辑必须要抓住新媒介带来的机遇,迎接未知的挑战,做好角色转型,发挥新闻编辑的价值。在"微语境"的媒体时代,很多网络媒体都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媒介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书.但要"编"出一本本好书,成为优秀的编辑,离不开"读书".编辑家陈原曾经说过,编辑"自我修养的头一条,应当使自己成为'书迷'".  相似文献   

20.
《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转载了申徒文婕发表在《每日商报》(2008-02-14)上的"‘的’、‘地’、‘得’到底要不要分?"(以下简称申徒文),引起了业内的很多关注。前几天社内在业务学习时,还有人提到申徒文中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编辑之友》在业内的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