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河北衡水地区广播电台试办了同全国各地电台的“新闻大联播”节目。所谓“新闻大联播”,就是有选择地播出外地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向各地电台提供本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样,地方台的一条新闻由原来只有本台采用,扩展到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电台采用,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传播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正是广播的一大优势,即群体优势。目前,我台已经同全国130多家省级和地市级电台建立了新闻信息交流联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本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播送外地电台提供的新闻”栏目,很受听众欢迎。1988年,我们采用外地电台新闻300多条,全国各地电台采用我台提供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王德成  范国平 《中国广播》2010,(7):F0002-F0002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在纪念人民广播70年之际。中国广播杂志特请来曾经在《报摘》《联播》工作过的同志。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张鹏 《声屏世界》2003,(10):17-17
据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研究,“非典”期间,北京公众对“非典”信息的获取渠道中,仅有24.6%居民接触广播,远远低于报纸的57.5%和电视的80%。广播的贴身性和新闻的及时性向来是其优势,而在“非典”期间居民对广播依赖性却很低,这要求广播端正发展思路,从时事舆论角度来确立广播的声音地位。回归媒体本能泰州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这档节目是泰州市纪委、市监察局主动要求在泰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目的是要让公众通过媒体来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因节目是热线直播形式,节目内容相比录播节目更具真实性,容易得到听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0,(7):33-4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从1950年至今,这两个节目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是中央电台、全国广播界、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品牌,依然是全国亿万听众获得国内外重大新闻的重要窗口。在纪念人民广播70年之际,我们特地请来曾经在《报摘》《联播》工作过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得知自己的节目在中宣部组织的中央9家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评选中获奖,《新闻纵横》的负责人邓斌说,首先感到很意外,其次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这次评选实际始于去年年底, 当时《新闻纵横》开播只有三个月。 这个节目是中央电台的新闻性节目。具体地说,《新闻纵横》(以下简称《纵横》)的定位是一个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它配合中央电台的另两个传统名牌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 (简称《报摘》)和《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简称《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它与中央电台以往的节目截然不同之处是整个节目没有主持人,采访、编辑、播音、录制全部由该节目的记者独立完成。种种因素,使《新闻纵横》一路窜红,一开播便“火”得厉害。  相似文献   

7.
对广播新闻滚动播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实行滚动播出,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基本走向。目前在我国,新闻滚动播出已被大多数电台采用,成为新闻节目的一种主要布局方式和播出形式。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广播新闻滚动播出也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广播新闻节目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各台都形成了自己的重点新闻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它们在听众中威信高、影响大。因此,各电台都下气力精心办好自己的重点新闻节目,调用“精兵强将”,严格把关,并将节目放在最好的收听时段。而其它的整点新闻无论节目长度、时段还是在听众中的影响面都不及重点新闻节目。虽说口头上都在讲要发挥滚动新闻的优势,但实际上,对待整点新闻的态度远没有对待重点新闻节目那样认真。有的同志甚至错误地认为不大重要的新闻才上整点,整点新闻往往成了“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月13日,为庆祝第4个"世界广播日"(world radio day),欧洲广播联盟(简称欧广联)发起并组织了全球范围的"广播大联播"活动,共有来自美国、德国、印度、加拿大等22个国家的23家广播电台参与了当天的节目联播。中央电台参加联播的节目名为"Hi there,we are CHINA"(你好,我们是中国),由中央电台音乐节目中心和技术制作中心选派优秀主持人、编辑和录音师参与创作、采录和后期合成,办公室提供了对外联络、项目协调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10,(5):48-5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10.
张雷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3-174
广播新闻编辑在整个新闻传播当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搜集信息,整合新闻,发布广播,反馈效果的关键角色。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发展基础,是所有节目的重中之重,是广播电台的支柱节目。广播新闻编辑想要提高工作效果就要完善本职工作,重视发展多样性的编辑技巧,多制作精品节目,满足观众需求。本文旨在探究新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提升要点,分析其中编辑人员的素质作用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播音员播稿”,这种采访、编辑和播音相分离的、传统的广播节目生产模式,在我国广播界延续了多年。随着广播改革的深入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采、编、播合一”的广播现象。 所谓“采、编、播合一”,是指广播新闻性报道或节目的采访、编辑及播音(或主持)等不同环节上的工作,由同一工作者完成的广播新闻产品生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创作者的同一性。 “采、编、播合一”在我国广播界实践中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至南方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的创造及其发展。伴随着全国广播界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采、编、播合一”被广泛推广、引用,“采、编、播合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它不仅在广播专题节目、板块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手段,它已大量为各地新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并组织全国十三家省、市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一欢乐中国”春节期间已经在中央台及东、西、南、北、中全国十三家省、市级广播电台同期播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位听众在给内蒙古电台的朋友打电话时说:“我们碰巧听中央台的广播时听到了你们内蒙古电台的春节节目。那么多好歌,各地有各地的风格,我们一直听完。过年家里人来人往的,以前我们一直是开着电视听声音,顾不上看,听到这些节目这么好,我们这几天就听广播了。”朋友的一席话令人欣慰,也让人感触。可以说“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为广播打造自己的品牌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子,树立了一种模式,也为今后电台之间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公众,都把广播作为获得新闻的主要渠道.就拿电视高度发达的美国来说,虽然许多电视台从早到晚播送新闻节目,但是,在新闻最集中的早晨,以广播作为第一新闻来源的人,仍然占百分之五十七,电视台占百分之十九,报纸只占百分之十八.在我国,现在靠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获得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晚间的《全国联播》节目以及其他新闻节目的人,按保守的估计,每天也在一亿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52年12月11日,梅益在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说:“广播和音乐是最好的兄弟,音乐节目是充分利用广播特点的节目,和政治节目一样,它是广播电台十分重要的节目。”在我国,指出音乐节目在整个广播中的重要地位的,这大概是最早的了。广播和音乐确实是“最好的兄弟。”它们都是以声音作为其反映生活的物质材料,并在时间的运动中,诉诸于人们的听觉,发  相似文献   

15.
或许你没有见到过地本人,但你一定听到过她的声音:从1983年起,她做为随行记者,采访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亚、非、拉、欧17个国家的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晚上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常常播出她的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记等。她那略带河南乡音的普通话纯正、清晰、亲切、甜美,激动过无数听众的心。因此,想了解她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也怀有这样的心情,那么就请读读这篇拙文吧。一、羽田机场的“冲刺”随团采访时国内国外记者一大帮,每一次活动,对于这些记者来说都是短兵相接的拼抢,是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广播节目主持人问题,是近几年我国广播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少国家的广播电台就开始采用这种形式,大战期间,主持人更活跃于公开广播和秘密广播(即进行“心战”的“黑色电台”)之中。中国的广播电台,也很早就出现了节目主持人。 1936年初,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儿童节目”中特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珠江经济台的改革中,“寓宣传于服务之中”的传播方针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圳广播电台在90年代建台之初也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服务就是建台宗旨,服务就是建台风格”。1992年标志着第二轮广播改革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更是提出了以服务性作为立台的三大支柱之一,与信息性、参与性并列,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强调服务性。可以说,服务性、服务意识已经渗透在现在很多广播整体节目的框架之中了,而服务性节目正是这种宏观的服务意识在具体节目中最直接、专门的体现,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日常生活、学习中具体的需要提供具体服务的一种节目类型。从信息角度来说,新闻类信息在于使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动,而服务类信息在于提供实用性的服务,满足人们的某种具体需求。因此,服务性节目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播热线电话利弊谈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张一才近年来,随着电话进人寻常百姓家,全国许多省、市广播电台开办了“广播热线电话”节目,或者称为群众参与的谈话性直播节目。对于这一节目,听众褒贬不一,有人为之叫好,说“这是新闻改革深人发展的结果,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20.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珠江台)是一个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新型电台,它在节目结构、节目设置、播出形式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是它改变了30多年来我国广播一直沿用的“单性”节目结构,采用了以新闻和信息为骨架(即逢正点播送信息,逢半点播送新闻),以大板块节目为肌体的新的节目结构和广播形式。珠江台播出一年的实践证明,大板块节目是成功的,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鉴于目前人们对大板块节目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图对大板块节目作个粗浅的论述,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