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后主李煜词中的月意象与词情之间有顺应、逆反两种对应模式.月意象的文化蕴涵有相思、故园、永恒三种.李煜善于多角度描写月亮,又长于进行动态描摹,另外某些词作中的月意象对作品的章法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6,(6):62-65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写诗作词时都喜欢运用各种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其中,"月"意象是诗人词人都非常钟爱的一种,被古今文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清代词人项鸿祚以写愁言恨著称,他的词集《忆云词》里运用了大量的"月"意象,这些"月"意象无不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以月亮为吟咏对象,借此表达特定的情感,"月"意象在古诗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探析"月"意象的内蕴,有助于学生解读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在词中塑造了数量颇多的鸿雁意象,以表达自己坚贞、孤凄、悲愤、幽怨之情。船山对鸿雁意象的选择,与其对传统诗词中雁意象的继承、自身的坎坷遭遇及对鸿雁的喜爱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月亮意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月亮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李白、苏轼等诗(词)人笔下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的比较.以及特定主题中的月亮意象等,是研究者关注的几大重点。对这一专题学术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月"在诗词创作历来为中国文人擅用。词作之"月"开始多关风月,抒爱恋闲愁;而后,国难严峻,"月"多蕴含忧国之感;时至南宋灭亡,"月"多抒发亡国之悲。受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南宋遗民词中的"月"意象群体意识很强。南宋遗民词人以"月"之恒、残、圆衬托大宋政权之存亡,情感悲恸。南宋遗民词中的"月"蕴含着爱国情怀,有着中华民族"圆""满"的家国情结。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中,写月的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描写,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李白文化心理。李白诗歌月亮意象反映了李白对自我的高度肯定、超脱凡俗的理想追求和他的赤子真诚。李白将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及女性比作尊贵华美的天上月,与之交流、相知;李白虽然大半生都在四处奔波,却以诗歌的方式构筑了一个依然超脱凡俗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里,明月占据了相当重要位置;在李白心中,故乡和朋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格外珍视,诗人也用月亮意象表达他对故乡的真诚眷念、对朋友的真诚思念。  相似文献   

10.
“月”,是文学中永恒的意象,月亮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最基本的象征之一便是自古以来的女性命运。中国的女性作家中最酷爱月亮意象的非张爱玲莫属,她的文字里的月亮意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金锁记》这篇小说中,月亮统摄着全部的其余意象,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与一贯性。全篇共有多处写到月亮,每一种月亮都是不同女性的心境与命运的写照。本文着重分析月亮意象与主人公曹七巧、女儿长安与儿媳芝寿三个女性命运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古诗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作为突破口,以熟知意象为突破点。下面,试将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备考之用。一、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相当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又如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相似文献   

12.
兵器意象是敦煌边塞词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古代边塞地区人民的英雄形象和报国之志,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兵器意象是残酷战争的标志,作者也常用兵器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兵器意象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研究敦煌边塞词中的兵器意象,既可以深入理解敦煌边塞词的艺术个性,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认识边塞军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君香 《生活教育》2012,(14):58-60
"月亮"在李白的诗歌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李白把他对月亮的真切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绪、愿望有机统一,融入了诗歌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的一生与明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在李白的诗中,明月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是李白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词以嗣响离骚、忠爱缠绵的词情崛起于风起云涌的明末词坛,况周颐以"含婀娜于刚健"评价船山词的艺术表现。文章以船山的咏物词为例,分析其接近《离骚》"芳草美人"传统的寓刚健之情于婀娜多姿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其吟咏月亮的诗篇数量众多且表现出了独特的情味。他诗中的月已和诗人自己融为一体,具有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因而那样鲜明,那样多情。  相似文献   

16.
正意象是寓"意"于"象",是能够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意象是学习语文知识、解读经典文本、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月亮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一个象征物,不管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月意象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艺术呈现,解读月意象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倡导语文教师充分关注教材中月意象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领略语文学习真谛的同时感受民族生命的律动。  相似文献   

17.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相似文献   

18.
"月"作为文学艺术代码,象征着美好而空灵的世界。月亮意象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作者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与改造,将真实的生命体验移情于作品之中。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月亮意象入手,探寻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有助于开拓理解教材的艺术空间和审美空间,把握作者的思想活动和作品的内在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月亮意向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营造意象的曹雪芹和张爱玲,在小说中给予传统意象——月亮以深切关注。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一方面承袭了《红楼梦》的悲凄的美学意蕴,为小说铺上一层苍凉的生命底色;另一方面.在写法上又表现出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展,她将自己那带有浓重的现代色彩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熔铸到月亮之中.使月亮意象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