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等错误思想.今天学习和研究本书,对于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及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命运,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是在1918年11月间,即在十月革命胜利一年后写成的。对于十月革命这个伟大历史事件,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劳动人民衷心拥护,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则坚决反对。第二国际著名“理论家”考茨基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久,配合帝国主义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急忙发表了《无产阶极专政》小册子,从理论思想战线上拼命地攻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考茨基对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一贯  相似文献   

4.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收录了列宁有关资本主义问题的论著19篇,并附有《重要论述摘编》一篇。书中包括《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危机的教训》等重要篇章。论述的有关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教训、土地问题和地租理论、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特殊的历史关头所作的能动选择,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它并非制造出来的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落后国家也能表现出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并非活不长的"早产儿"。苏联的演变和最终解体,并没有验证考茨基的"早产论",而是以惨痛的教训证明了十月革命道路的正确性。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考茨基的"早产论"都是谬论而绝非妙论。  相似文献   

6.
考茨基作为马克思"手稿的管理者"和"理论的继承人",长期以来其唯物主义历史观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链条上被学界"集体失忆"的"富矿",至今仍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学术挖掘的"黄金"。在重新发现考茨基的学术热潮下,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近年来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专著和论文资料,从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来源、理论架构和当代评价三个论域进行归纳,以期反映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的历史沿革与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一年写的,主要是为了驳斥考茨基的著作“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以前,列宁就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的第六章中揭露了考茨基的反动的观点。列宁在这些著作中指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曲解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专的问题。这本书是列宁在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后的一年写成的。在这一年中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且革命巳得到巩固。如果考茨基的观点是偶然的话,那么在十月革命以后就应当改正过来。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相反,考茨基却对十月革命进行了诽谤。列宁在这一本书中指出考茨基已经完全走进了帝国主义的阵营;同时揭露了考茨基是如何堕落下去而成了无产阶级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灌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考茨基首先提出了“灌输”说,列宁科学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灌输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不发达殖民理论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国际垄断、全球化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既是对上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又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新”“后”两种理论不仅延续了列宁不平衡发展的辩证方法,认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的说法,而且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两种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具有良知的文化批判,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成熟,各文化形态的触碰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依赖日益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也必然的受到了批判;“跨文化传播”就是在重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各文化形态要自觉地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审视他人,反思自身,以自由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13.
刘琼 《培训与研究》2007,24(1):60-62
帝国理论是对帝国概念历史演变的研究以及对帝国现象的描述。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帝国形态——古典帝国、现代帝国,以及象征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帝国现象。帝国、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一系列的演变表现了帝国的不同特点,也是权力话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声音。帝国的阴影在地球上徘徊,是人类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幽灵。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化帝国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提法最早可见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析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关系的基本范式之一,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形态大致可分为批判与辩护两类。文化帝国主义对比较教育的理论模式、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援助与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影响。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比较教育的发展既有着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在诸多方面促进比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阶级矛盾在进一步深化中趋向缓和,社会在重重矛盾中相对稳定,这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解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结合当前实际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成了重大的现实课题。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历史上形成的,我们应以历史的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7.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分析西方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关系的一种基本范式.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已有诸多表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理论模式、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援助与交流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来讲,需要积极且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寓意丰富、张力巨大的理论术语。目前,学术界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存在三种解读方式:其一,是把"文化帝国主义"看成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表征加以批判;其二,是把"文化帝国主义"当成是一种文化民族专制主义的借口;其三,是把"文化帝国主义"作为是一种民族文化认同的参照,以此文化策略来加强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新”主权理论、“新帝国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七股影响最大的新思潮,它们具有伪学术化和功利化、偏见性和歧视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的共同特征。人权外交战略、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美英等国的外交新战略,它以人道主义和维护安全、国家利益为幌子,实质是为推行以美国为首的、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霸权统治服务。思潮与外交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在全球范围形成话语霸权提供便利,二者日益结合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