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元的经世致用教育观李继秀颜元(1635-1704)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十七世纪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中国古代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百家争鸣中的教育思想代表。他以“实学、实体、实行、实用”的经也致用教育观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既总结和...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杰出教育思想家颜元在倡导实学教育的同时,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矛头直指理学教育。他认为传统理学教育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教育,此种脱离实际的“习静”、“书本”教育弊害深重,实足以冒乱圣学、损毁人才、旷废政事、败坏风俗,必须彻底摧毁。颜元对传统理学教育的批判意在激发青年的民族意识,与清朝统治者利用理学麻痹青年的教育政策作斗争,虽有过激之言,然重实求是的思想光芒于今犹鉴。  相似文献   

3.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的思想家从来都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并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是什么?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有人认为是代表新兴市民阶层,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意愿”。我们认为:探讨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必须放在当时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去研究,放在当时  相似文献   

4.
傅山与庄子     
傅山是我国十七世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义、颜元等思想家在学术上不同之处在于:是他首先扛起研究子学的旗帜,并且以系统地研究和评注诸子百家之学来体现他的学术思想。在诸子之中,傅山首重庄子。他常常自谓:“老夫学庄列”,盛道“南华”高见。推崇庄子为“吾师庄先生”,并把庄学作为家学(“吾漆园家学”、“愚父子学庄列”)。因此研究傅山与庄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启蒙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启蒙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启蒙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启蒙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理学思潮中,旗帜鲜明,讨论彻底。其人性论思想直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对静敬的心性修养,在批判程朱理学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 黄宗羲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我国古代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他的思想自近代以来就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估也一直是哲学界和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现今多数学者倾向于将他看作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他对封建君主的批判和揭露是中国近代反封建的先声。然而,无论是就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前提,还是就其思想本身而言,都不足以认为他是一个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因为“启蒙”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术语,是指在封建社会向  相似文献   

9.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这才是五四的主题。当然,反帝反封建并非始于五四,从鸦片战争起,我国人民就一直在反帝,也在某种意义上反封建,但五四运动比起过去来说要彻底得多,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15日至10月l7日,我校举办的“颜元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接待中心召开。颜元(1635-1704年)是我国清初重要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活动对后世特别是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颜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理学教育思想对立,在对立中构建其实学思想。他提倡培养“实德”、“实干”的实干家,重视“实学”和“实用”,推行“实习”和“实行”的教育方法。实学教育思想突破传统理学的桎梏,具有近代启蒙意义,对今天的教育仍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颜元所倡导的实学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他对人才认识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人才是国家繁荣、社会发展的根本。颜元的人才观中渗透了全面发展的内涵,他认为“通儒”之才和“专门”之才都可称为圣贤,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面,颜元认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并且他认为“习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颜元是明末清初的进步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反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由于看到了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流弊,特别是看到了唯心主义理学对封建王朝的严重威胁,为了巩固封建王权统治,挽救唯心主义理学给封建王权带来的危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与唯心主义理学展开了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是他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的唯物的独创性的解释,以及在知  相似文献   

14.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继承和突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他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提出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保定博野县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43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针对秦汉以来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被称为“17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在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幅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改革的全新教育蓝图,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内容改革的雏形和先声,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针对科举的弊端,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选士方式、学校功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对科举做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教育应摆脱科举的束缚,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书院教育。发挥原有的功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专门人才,为提高人民大众的生存能力做出贡献。颜元的实学思想,为扭转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保定博野县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43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针对秦汉以来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最有成就的学者,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更清楚、更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初期的时代动向。尤其鸦片战争后提出的“兴利”主张,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从西汉末年至清代鸦片战争前赋税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西汉末年至唐五代是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发展完善阶段。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贵义贱利,重本抑末、黜奢崇俭和经济干涉主义的赋税思想占主导地位。宋至明中叶,李觏、王安石公开主张言利,提出了保护工商业的税收政策。这一时期为封建地主阶级赋税思想的分化没落阶段。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为资产阶级赋税思想启蒙阶段。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赋税思想家公开否定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提倡工商业自由经营,发展国际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标志资产阶级赋税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一、教育是国家“富强”之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强调教育是强国之本。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