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农绍敏 《出版参考》2012,(25):11-12
孩子因阅读而成长。只有读书,才能使孩子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走出局促阴暗的精神洞穴,迈向一个充满阳光的人生舞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犹太人十分崇尚《圣经》中  相似文献   

2.
阅读调查     
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曹文轩先生对阅读认识也有着这样一句颇为精彩的论述:“不要将阅读定义为是一个求知的过程——阅读与好学无关。”因为“阅读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着,为了甜蜜地活着,作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少年就没有理由不好好阅读。“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告诉我们:近五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那么,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目前,我国全民阅读率相对还比较低,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民阅读;另一方面,也需要出版界努力出版更多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鉴于阅读现状,社会上有一种呼声,强调读书要远离平庸,提倡阅读经典.其因有二 :一是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人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要注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则无论高层还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互联网时代的浅阅读、快餐化阅读带来的弊端.对此,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曾指出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他呼吁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要从阅读经典开始,认为这关乎一个民族精神建设的大事.要通过对经典的原汁原味的阅读与理解,国人从中了解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优秀成果,体味人类文化与文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鉴于阅读现状,社会上有一种呼声,强调读书要远离平庸,提倡阅读经典.其因有二 :一是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人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要注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则无论高层还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互联网时代的浅阅读、快餐化阅读带来的弊端.对此,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接受腾讯网采访时曾指出 :"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他呼吁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要从阅读经典开始,认为这关乎一个民族精神建设的大事.要通过对经典的原汁原味的阅读与理解,国人从中了解人类文明与智慧的优秀成果,体味人类文化与文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故事经久流传: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孩子去亲吻它。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自明:读书是甜蜜的。称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民族,并没有夸大其词。作为犹太之都的以色列,一直以来就备受全球出版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经久流传: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孩子去亲吻它。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自明:读书是甜蜜的。称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民族,并没有夸大其词。作为犹太之都的以色列,一直以来就备受全球出版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8.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组织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传承文明,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熔铸。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人类的知识是在学习中继承的,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国民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前不久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终于止住连续下滑趋势,2007年至2008年图书阅读率增长了0.1%.这是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自1999年以来首次停止下滑,开始回升(新华社天津2009年9月4日电). 在一个所谓的读图不读书的时代,阅读率回升当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纸质书阅读率的连年下跌,数字阅读率却在日益增长。电子阅读器貌似在拯救阅读,让读书的人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人和读书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数字阅读的浅层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对阅读本身造成了伤害。数字阅读,容易陷入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这种阅读习惯将致使思维能力弱化,最终导致文化底蕴散失。传统认为,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照此而言,阅读的深与浅对一个社会精神气质的形成和走向至关重要。要避免数字阅读可能带来的浅阅读倾向,将信息化为知识,将碎片化为体系,则需要解决数字出版内容滞后、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并且在硬件开发上不断创新,让沉浸式的深阅读在电子世界里也能觅到栖身之地。身处在知识飞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手中的书本是什么形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坚持一种深得人类菁华滋养的阅读习惯。读书并非敲门砖,也不是应付日子,而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最佳途径、开发生命资源的最好手段。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下,弦歌不辍都是活着的最大依靠。  相似文献   

11.
一、“e时代”,网络读书频道火爆登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五年来持续走低。2003年,识字者的国民阅读率为51.7%,比1999年下降了3.5%。国民阅读方式正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以阅读纸质媒体为主的传统格局正  相似文献   

12.
把征文获奖作者的阅读质量,作为衡量阅读推广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以此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读书征文活动效果。研究结果认为,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征文活动期间,对大学生阅读使用纸质图书、提高通识教育经典著作阅读率、提升高质量图书阅读率等,都有明显的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12):1-7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全社会的谆谆告诫。今年5月22日至6月22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省上26个部门,在全省深入开展"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读书月以"书香浸润三秦、阅读改变人生"为主题,以"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村镇"、"书香社区"等为板块,以名家讲书、捐书赠书、优惠售书、农家书屋图书配送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覆盖全社会,惠及城乡广大群众的1100余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读书热情,培养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社会新风尚。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在接受陕西省政府网、西部网访谈,现将部分访谈内容摘编刊发。访谈围绕"三秦书月"活动,对为什么读、怎样读、读什么做了阐述,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记者韩阳)第11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前夕,为配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1部委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发布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调查成果显示。一、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但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人们在调查样本中仍占到84%以上的比例。来的最低点。五、我国国民杂志阅读率逐步上升,杂志市场前景看好,文化娱乐类、家居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类杂志。2005年我国识字者杂志阅读率为55.3%,超过国民的图书阅读率,这说明我国杂志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正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与传播学出版研究院对外发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次调查覆盖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效样本量较往年增加一倍至40600个,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20亿。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持续上升,已连续7年稳步上升,国民对开展全民阅读抱有强烈期待;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50.1%,传统报刊阅读受到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培养未成年人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8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0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在第1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有关方面正式对外发布了以下十大初步研究结论:1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阅读作用的认知程度较高,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1%,传统纸质媒介阅读率稳健增长,数字阅读接触率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他们今天的阅读状况对未来的人口素质影响很大。怎样引导青少年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犹太民族可谓是一个崇尚文化、酷爱读书的民族.在辗转迁徙的"大流散"中,是宗教和文化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保持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相互间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犹太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是从小培养熏陶并保持一生的.在犹太家庭中,孩子幼小的时候,母亲就庄重地翻开<圣经>,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吮食,以这种仪式让孩子从小就亲身体验到,书是甜甜蜜蜜的,读书是一个快乐而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谈全民阅读     
<正>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素养如何,国民阅读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48本,农村居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3本[1]。相比而言,7年前的2012年,日本人均图书阅读量为22本,韩国为11本,法国为20本,美国为50本,以色列为64本[2]。可见,我国目前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过少,不能不令人隐忧。2016年,以色列犹太人有637万,加上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共约1 600万[3],占世界总人口不到0.25%,但犹太人却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及其他知名奖项,诺贝尔奖获得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4],出现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贝多芬、毕加索、海涅等大师。如今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虽国小人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科技文化发达,民族团结,国力强劲,被称为“小小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不读书是否已成定论?一段时间以来,国人不读书已经成为谈论阅读问题的“众口一词”。无论是读书调查得到的阅读率,还是出版业一直在感叹的销售业绩,都用很多数字来证明读书人数之少、读书风气之差。追究其原因,无非是泛泛的几种解释。不过欲想对中国人不读书这个情况下定论的话,可能还需要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