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因此阅读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所蕴寓的思想感情。这三个阶段,是体现理解古诗的三个层次,现代中学生接触诗词少,而接触古诗更少,因此,诵读理解古诗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读懂古诗。一、感知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接受符号信息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就是把…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 ,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因此阅读古诗 ,一是要接受诗的信息 ,感知语言文字 ,理解词句意思 ;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领会意境 ;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 ,体会诗所蕴寓的思想感情。现代中学生接触诗词少 ,而接触古诗更少 ,因此 ,诵读理解古诗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 ,才能真正读懂古诗。一、感知语言文字初中生感知古诗语言 ,遇到的问题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一些词汇所表示的事物现代少见 ,或者不见。如 :“朔气传金柝”句中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学习古诗,一般来说要经历感知语言、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学习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教材七至十册,选编了34首古诗。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经历理解、体会、欣赏三个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懂古诗中一词一句,理解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懂得诗人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的,让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富于表现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是各年段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到了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查字典初步弄懂古诗中一些字词的意思,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与学习方法: 1.抓诗题与诗句的联系高年级课文中34首古诗除有3首用《杂诗》《绝句》  相似文献   

5.
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古诗经验的学生,不但关注诗文外在语言所传达的意思,更关注诗文内在魅力对他们的吸引。要着力引导学生吟诵欣赏诗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要以背诵和品味字句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浓缩.语感强的人一接触文章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而语感差的人要么对文章一知半解,要么会曲解其意. 一.语感培养的方法 1.阅读培养法 阅读培养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韵味,对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十分有益的.老师在使用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时,首选的文章便是诗.  相似文献   

7.
(七)学会借用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境要求掌握理解古诗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受诗的意境,并会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帮你提升古诗语言凝练、含蓄,含义深刻。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再加之古代汉语遣词造句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因此要学好古诗,首先要收集一些古诗作者的生平资料,能帮助我们更深入体会诗人创作的诗篇。其次,在我们借助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意后,要反复思索、反复诵读诗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或心境等是在什么氛围中产生,想表达些什么情感。第三,要注意积累,多了解古诗的体裁、修辞等一些…  相似文献   

8.
由于古今语言的不同,学习古诗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理解并表达词句的意思,掌握诗的内容,体会诗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古诗的精炼、形象,以便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读诗句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和文言。这不但说明了朗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而且强调要“花一番功夫”去朗读。我国绝大部分古诗格律严整,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学习古诗,语感甚为重要。在古诗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为了加强语感,采用范读、齐读、分读、句读、仿读、起始读、收尾读、诵读、背读等方法。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诗的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对诗所表达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朦胧的印象,也激发了兴趣,产生了美感,自然地进入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3.运用想象画面、对比互补等方式体悟古诗的意境,走进古诗,走近陆游,体会陆游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初读感知1.出示诗题,关注停顿从诗题中我们能读出时间、地点和事件。2.自由读诗,初读感知  相似文献   

11.
孙丽琼 《云南教育》2005,(26):10-11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是这样进行的:先读,再释词,再释句。然后把各句连起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最后体会诗的思想感情。说是体会,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灌输。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背诵,机械记忆,从诗文到诗意再到诗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古诗,学生并不能真正体会诗的意境,更别说受到美的熏陶了。  相似文献   

12.
李伯伯,古诗的意思挺难理解的,你能帮助我吗?好啊!其实,明白古诗的意思,关键在于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要把每行诗划成若干个词,然后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再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李伯伯,您能举一个例子吗?可以。比如我们要理解“春眠不觉晓”一句,我们可以划成“春”“眠”“不觉”“晓”四个词。“春”是指“春天”,“眠”是指“睡觉”,“春眠”指春天的夜里睡觉。“晓”是指天刚亮,“不觉”就是“不知不觉”,“不觉晓”的意思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接下来,我们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吧。春天的晚上睡觉睡得很香,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学习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发现、观察能力,激发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延安 ,我把你追寻》是小学语文课文(人教版)第十二册最后一篇课文。教学阅读课文 ,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中 ,要特别注意把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课文的学习中去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这篇新体诗 ,语言精炼 ,节奏鲜明 ,韵律和谐 ,在语言文字上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因此 ,要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 ,理解诗的意思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初读全诗 ,让学生借助字、词典扫除拦路虎 ,读通…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一种文学体裁,这些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诵读积累古代诗词,感悟诗词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因此,古诗教学不能只注重词语和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途径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再现古诗意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五、阅读     
五、阅读(一)基础知识。小学阶段主要应掌握以下有关阅读知识:1.理解句子的意思、含义,体会句子情感。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要学会理解课文中比较难懂的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还要体会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情感,有以...  相似文献   

17.
古诗教学的几点体会一、注意古今诗义的对照理解。古诗中有些字义、词义在古代是一种意义,在现代又是一种意义,在于时间久远;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像“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字在古代是“跑”的意思,而不是现代的“走”;“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是“没有遇到...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9.
古诗教学“六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读诗题 ,明题意。古诗题目 ,高度浓缩 ,是全诗的“眼睛” ,有的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应从题目入手 ,让学生理解诗题 ,这样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首先理解诗题的意思 :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诗人思念家乡山东的兄弟 ,这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这是一首反映思念亲人的古诗。二、知作者 ,晓背景。由于古诗所反映的情况距今久远 ,加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 ,知识面窄 ,因此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当时的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更好地领…  相似文献   

20.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种独特之处。据研究,这种能力大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活动;第二。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引起感情的共鸣;第三,能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本质意义;第四,能体味语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