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共艺术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颖 《新闻爱好者》2008,(10):118-119
美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劳申伯格认为“没有道理不把世界看成是一幅巨型绘画”。把世界当作艺术来看待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公共艺术的世界。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在当代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理性之上产生的一种公共文化实践和文化理想。本文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上,  相似文献   

2.
闪波 《大观周刊》2012,(23):47-48
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那琪 《今传媒》2020,29(3):130-132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与电商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的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商业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转型升级。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逐渐成为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慢慢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塑造整个商业空间环境的风格,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景晓蕾 《传媒》2021,(10):后插2-后插3
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品牌价值的判断,具有彰显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功能.公共空间挖掘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居民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是视觉美感的重要来源.当前,新媒体艺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能够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为公共空间设计注入新的灵感.由陈媛媛所著的《公共空间的新媒体艺术》一书采用理论研讨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内涵,梳理了新媒体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实施策略与发展趋势,引发了对艺术文化的全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帅 《今传媒》2020,(4):101-102
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公共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公众对城市、环境生活需求的增高,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日益完善,逐渐体现了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内在逻辑与环境构建方面,提出了如何让城市景观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8.
强化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研究其实是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的回应与配合,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存在着权力化的规划理念、单一化的规划内容、局部化的规划政策、内敛化的规划模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管理体制、资源建设、法律制订等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共档案馆是代理政府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数字时代公共档案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关涉到公共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实现和公共档案馆生态位的科学建构.提升公共档案馆服务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须根据公共档案馆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档案馆实际发展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在档案利用服务、馆藏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于全民阅读推广的优势,充分挖掘其潜能,融合多方能量,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单位在艺术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真实原始记录.信息化背景下,凸现资源价值的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倍受重视,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全球的信息化趋势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为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带来了划时代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艺术档案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沈阳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地铁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世博园等大型公共建设项目落地沈阳,这座城市在实现质的飞跃.而随之形成的城建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成为日后城市改建、扩建、维护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规范地整理这部分档案,为日后的档案有效利用,成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 1.大型公共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规模大、投资多、工程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天津为例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事业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图书情报档案事业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居于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城市终身教育与学习的重要基地、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推动者的地位,图书情报档案事业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可以起到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公共信息服务的提供、公共知识资源的传播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建设和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以满足社会公众"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变得必要且紧迫。档案系统内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整合及其与其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都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整合中存在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参考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档案馆应积极实践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商业化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以社会档案文化资源为原料,以提供文化产品为形式,以经济利益为动力,以寻求社会合作为策略,以社会文化需求为导向。在目前条件下,制约公共档案馆实施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的因素有三:观念障碍、资源障碍与人才障碍。  相似文献   

17.
黄常春 《今传媒》2020,28(5):131-133
近年来艺术乡村建设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在很多地方艺术介入乡村没能尊重和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法等方法,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论证了尊重乡村文化对实施乡村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存在资源结构不合理、平台对接不完善、服务效能低下、建设机制活力不足等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应在强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资源,合理统筹,努力构建统一化的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共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公共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内容范围和理论渊源,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薄弱的原因,并指出强化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活跃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意识、丰富馆藏资源、规范制度等措施是加强公共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分子,同时档案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发展、保护与传承过程的保障性客体资源,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与记忆的传承.档案工作在城市文化构建中呈现出建设性、发展性、记忆性的价值,并承担着客体资源保障、主体团队建设、城市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其责任的履行建立在系统的法治规划、精湛的管理策略、专业的人力资源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