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一部杰作。它对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重要一点与这部小说杰出的讽刺艺术分不开。作家善于将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与提炼,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从而达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科幻小说在我国是一个发展很快的文学体裁分支,在语体上有其自身特点。中国科幻小说的语言多运用口语词和对白,多使用常式句,多有语体融合现象。科幻语体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的文学观与文学为人生和艺术的文学现有很大差别,他更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同时,他又是个有很强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品中融入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这使他的作品介于严肃和通俗之间,形成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大致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大功能。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文学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一直与特定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文学的社会人文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也决定了它所涉及的价值问题,既表现为文学对社会历史本身所做的艺术解释及其体现,也表现为文学在对人的情感、道德甚至生命问题中那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的情感表现和艺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主流价值取向呈现的发展演变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选择演变历程的表现,具有深刻地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不管文字游戏是作为游戏的一种下位理论,还是作为语言文学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始终都具有游戏的本质。益智汉语文字游戏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的,其存在适用的语境,本文深入研究了益智汉语文字游戏的语境制约,主要涉及了文学语体、准文学语体以及非文学语体之中的文字游戏。其规则主要包括恰当得体、适度以及把握趣味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真实性来源于读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印象与对作品的感受和印象的比较。从这种看法出发,我们认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他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感受和印象用语言加以再现的自然过程:艺术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是对生活直接的完整的感受性印象与对感受性印象概括简化的逻辑概念的关系。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如实地再现作家对生活的感受性印象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语体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注目,语体学已成为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分科。英语的功能变体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语体。文章主要探讨了英语语体的分类,以及认识功能语体的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网络文学正在日益受到关注,但它的许多特征都遭到研究者的质疑与否定。而在笔者看来,这些特征其实也有它的积极、可取的一面,在研究这一文学新形态时不应完全套用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它特有的社会与艺术的功能来判断其优劣。它的动态性决定了其批评标准的不确定。网络文学的未来将由多数人的愿望决定,因为它是自由的、民间的。  相似文献   

11.
《欧美生态文学》是我国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文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然后再现了该书的框架结构,接着列出其亮点,最后分析了它在读者群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比较普遍的认为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惯等等及其制  相似文献   

13.
汉赋是大汉“一代之文学”,也是汉代文学一大宝藏。它对汉代散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史记》也有它的投影。司马迁偏爱辞赋,尤关注大赋的成就。《史记》与汉大赋都是西汉盛世社会思潮——“宣汉”的鸿篇巨制,是大气磅礴的时代回声,同时,均表现了文学自觉意识的艺术特征。一文一赋,两支奇葩。汉赋以显“物”为己任,《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昭示了文学自觉意识的突进。  相似文献   

14.
文学风格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审美意识、艺术情趣、艺术素养和语言特质构成的艺术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风格的重要性要求译者必须尽可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原作者的风格应通过译者的风格来表现,而译者的风格又应以作者的风格为归依。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译是在一定度的规范下,为了更好的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作出的努力,以便给读者呈现最优秀的译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逾矩",从美感传递、风格再现及读者接受角度出发,就能发挥出译语的优势,起到丰富语言文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语体分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语体的分类,一般认为可以分为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四大类。然而这样的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需要用目的性原则对语体进行阶梯性分类,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核心问题是阐明艺术对现实的关系。他指出,艺术的本质特征首先在于它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同时还系统地阐述了文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从而奠定了现实主义在欧洲文学发展中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体流别论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和风格3个层面。中国古代文体类别繁多,因为文学尚未自觉,故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混为一谈。随着文学观念的逐渐明晰化,文学文体的语体特征得到强化,形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现象。古代中国文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功用,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划分主要是借鉴欧洲的观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因而文体学的研究也应在分门别类的同时注意综合归纳。文体划分应以文本的“大语境”为标准。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延伸与发展,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借鉴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艺术经验。所以中  相似文献   

20.
成仿吾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与他艺术派的立场相一致,他主张文学是“表现”而非“再现”,提出文学批评应有“同情”与“超越”。从具体的批评实践看,他的“同情”显然更在他的同志一边,而他的“超越”一方面凸显他的独特,但又时显偏激与片面,造成某种倾斜。这一切又与他峻急的性格和“超越”的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