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3,(23):50-5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为以往语文教学未涉及的新概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关注和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精彩。浙江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景,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充满了生命活力。一、在期待中“倾听”文本师:上节课老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 ,《标准》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 ,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此我想就“阅读期待”方面 ,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它是一种教育理念阅读期待”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 ,不要为了赶时间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阅读中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的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局面。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价阮.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等,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兴趣。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体验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呢?①“期待”——让学生的个性差异倍受关注;②“期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主动。“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高效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利用其期待的心理,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期待与探究中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万普阳 《宁夏教育》2011,(11):29-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它借鉴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有关的阅读专题和信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是阅读过程的环节,它是阅读的一种期望和意愿,不仅是阅读的一种“蓄势”,一种“愤悱”的境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就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创设睛境,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阅读的品质,从而点亮语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马高建 《辅导员》2014,(18):46-47
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阅读”。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比物连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借助比物连类,可以构建新的文化视点。通过揭示异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和鉴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延展课堂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诗歌阅读与鉴赏中的比物连类举例:《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在“境”“界”方面表现出很大差异。“境”异:《雪》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北国冰雪景象;《长沙》写的是南方,湘江、秋山、红叶……“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新课题。设想的策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以达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这里仅就“鼓励阅读批判,张扬读者个性”问题,谈些想法和做法。 一、怎样理解“阅读批判”和“读者个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即“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盼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下我尝试着让课堂充满学生参与和智慧的声音,把舞台还给学生,让课堂再次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有幸学习了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的《惊弓之鸟》一课的实录。课堂中,教师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阅读期待,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彰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有幸学习了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的《惊弓之鸟》一课的实录。课堂中,教师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阅读期待,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彰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老课文了,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来,课前我一直在思考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我准备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入手,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以往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一、“阅读期待”的内涵及特征所谓“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追求知识的愿望。具有积极的“阅读期待”的学生,读书往往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并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缺少积极的“阅读期待”的学生,则表现为读书被动,视读书为负担、任务,思维受抑制,一般不…  相似文献   

16.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段话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语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采取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实施的步骤是“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探究的关键是“拓展思维空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阅读质量”。本试图对《咬嚼字》一来一番咬嚼字,谈一谈语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9.
龙墀 《辽宁教育》2004,(10):37-38
阅读期待这一重要的心理过程,既是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进程中有待开发的潜能,又是客观地存在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阅读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这一重要环节,借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阅读期待则是“个性化行为”的最明显的标志,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高层次准阅读心理过程,是学生完善自我阅读的需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反映。由此可见,阅读期待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实践告…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上了《李广射虎》一课,学生的精彩质疑,使我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刮目相看。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