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诉求。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在教育内容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之后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意识制度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全程参与"两个一百年"的建设过程,培育他们的生态责任观,并将其内化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而外化为积极的生态责任行为,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条件之一。文章认为青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需要和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前提,更是增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面对当下青年生态责任意识明显不强,青年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以及相应教育资源匮乏等现状,青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应该从开展基本生态国情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强社会制度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从总体上看,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实践性与本土性等特征。为了使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教育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公民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公民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生态公民的培育,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在分析生态公民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加强公民生态化行为的养成教育、鼓励公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公民养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透视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呼唤生态课堂的出现。生态课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包括客体的物质环境因素和由主体派生出来的人际关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精神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生态课堂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向互动,彼此发生着多元作用。生态课堂具有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文明的进程.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普遍淡薄,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较低.我们必须注重家庭对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岳伟  李琰 《教育科学研究》2021,(2):45-49,63
生态文明教育是提升国民生态素养的重要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性作用.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具有全民性和终身性的奠基性工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理应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缺少法律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盲目和混乱状态,很多地方的生态文明教育甚至流于表面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课堂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生态课堂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天人合一”思想对建构生态课堂观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解读,分析概括出和谐教育观的基本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生态课堂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教育产业化引发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文章借鉴穆尔的"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教育生态系统"概念,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失衡和平衡进行描述与分析,从教育生态系统平衡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提出应采取体现受教育者的消费主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措施,维持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观逐渐被许多教育研究者用来分析高教现象,并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基于教育生态的价值理念,对学生的教育生态位认知、“生态场”问题、课堂的生态承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生态评价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生态改革建议,以期对高校的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培育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研究--构建哈尔滨生态市的新举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在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调节功能,有关湿地的研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培育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在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并对湿地系统建设、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哈尔滨市治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开拓了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了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教育资源紧张、医疗资源不足、交通拥堵等。城市资源过度集中,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增强,对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城市综合慢行系统、集约利用城市资源是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春菊 《重庆师专学报》2011,(5):112-115,156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检索宽恕心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宽恕心理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宽恕心理的论文在各类院校学报、心理学类期刊、医学类期刊、教育学类期刊和其它社会科学类期刊都有刊登;(3)研究力量主要集q-于高校;(4)研究内容主要是综述,实证研究不足;(5)研究的合作方式主要是独撰;(6)研究的整体项目资助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邢台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邢台市市政府2012年推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工程为契机,着眼于邢台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与形象推广,通过打造邢台市"慢城、休闲、山水生态城市"的新特色、新形象及新旅游品牌,有效地提升邢台市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刘德品 《成人教育》2012,32(5):44-45
生态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背景,也对教育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现实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生态化发展的需要,以构建区域教育生态系统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的生态化改革,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21世纪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课堂教育,提高大...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内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教育有特别的吁求。当前环鄱地区教育实践存在三个弊端:"非生态性";"单向度性";"非本土性",这些弊端满足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环鄱地区,必须要积极开展生态教育立法,强化区域生态科研与生态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要切实重视通识教育,另外,还要开发实施区域生态保护相关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