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综合机关,它前接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馆,后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馆、图书馆,繁盛时期曾推广至全国各地.民众教育馆大多假文庙、贡院、庙宇、会馆等旧址所设,在修葺、扩建过程中,不仅延续了原先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晕染上浓淡不一的国家在场的政治隐喻色彩,这在实际上影响和规约着民众教育馆事业的发展.民众教育馆的兴衰发展,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独特发展的规律所致,也与政府对社会教育和“动员民众”的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社会教育被纳入战时教育体系,民众教育馆作为社会教育综合机关被政府列入抗战建国的主要力量。在教育部政策推动下,沦陷区民众教育馆随政府迁徙并结合现行行政监督专员区设置分区,逐渐恢复并开展各项活动,向基层社会渗透国民政府的社会控制。在当时国家权力采取"去本地化"下潜大趋势下,民众教育馆的职员籍贯分布却呈现出一种逆风而行态势,并与地方士绅、社会精英进行很大程度的本地化糅合,其利弊在1944年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馆长与会计互控案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抗战期间,该馆发生多起馆长与会计的内部纠纷,频繁且持续发生自有其经济因素,却也反映了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政治的复杂关系,在省立民教馆职员籍贯分布、到馆时间和任职经历中予以集中显现,挑战了学界关于抗战期间湘西政治明显"去本地化"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推行民众教育中心机关的民众教育馆,在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众教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内容涉及到民众教育馆的历史沿革、概念、主旨和目标、区制、馆舍、组织、人员等,特别对民众教育馆的概念和人员的标准存在的分歧较大。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这些分歧更多地体现出模仿性和伪问题性。即便如此,民众教育馆的研究仍然为教育的进一步民众化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 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甲申春节,阳光和煦温暖惬意,春风细柔馨香满怀。漫步梅园,找一处寂静所在,靠着暖阳与梅香,打开《鲁皖苏浙京沪社会教育考察报告》(民众教育丛书之三,黄裳、刘镜如等编,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辅导组编印,1938年)一书,感知抗战初期我国社会教育的境况,借此了解比较,感悟借鉴,取其精华,促进当下社会教育工作。一、社会教育要强化姓"社""社",指"团体或机构",是"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因此社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界素有“南陈北董”之说,“陈”是指陈鹤琴,而“董”是指董渭川。 董渭川“1901要1968”,原名董淮,字渭川,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92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国文研究科毕业,民国时期先后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中央大学区视察员、江苏东海中学校长、南京民众教育馆编辑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兼第一科科长、河北大学国文系教授、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山东省民众教育馆馆长、四川南充民众教育馆主任、教育部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团长、江苏省立教育学:教授、广西省教育厅顾问、广西大学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学: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7.
朱煜 《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9-113,120
抗战前,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代表,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的教育电影曾风靡一时。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当局对基层统治的需要,教育电影成为对民众进行公民训练的有效工具,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显而易见。不过由于许多教育影片枯燥乏味,从而也影响了观众对教育电影的兴趣。同时,在中央政府厉行民众训练、推广播音教育之后,江苏民众教育馆推行教育电影的鼎盛时期也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一、镇江民众教育馆概况 镇江市在30年代是江苏省省政府所在地。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全称为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于1930年9月14日,馆址设在镇江城内正东路,由原镇江县学宫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为16亩,馆内建筑包括办公室、教室、民众阅览室、教导部等办公及  相似文献   

9.
北京解放,建立北京市人民政府,当时市政府教育局第四科主管社会文化和民众教育工作。后改为社会教育科,主管工农教育。北京解放前夕,伪教育局只在前门和鼓楼设立了两所民众教育馆,这两个馆在“国民教育”方面只办了几个“国民学校”,实际上是识字班作为点缀。解放后,人民政府很快把民众教育馆改为文化馆,并在每个区增设文化馆一座,在周围群众中迅速办起了一批识字班。同时,各区人民政府也建立了文教科,把工农教育领导起来,在中小学内也办起了识字班。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重视湘西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当地的民众教育馆先后成立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级民众教育馆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民众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对象上,面向社会和大众;在教育方式上,有青年训练班、民众教育馆、日本语学校等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包括亲日反共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普及日本语等内容。这样的社会教育,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其性质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伴随国外社会教育影响和国内"开民智"、"作新民"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教育事业.社会教育在我国近代经历了以识字教育为中心、以通俗教育为中心、以平民教育为中心、民众教育和工农教育并起四个发展阶段.在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社会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从国情、民情出发探讨中国教育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储才"、教育对象是全体国民、教育内容是全面培植、教育机构设施应该多种多样等.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初,平民教育思潮兴起,怀着教育救国梦,卢作孚召集成都各界精英,创建了成都通俗教育馆,面向民众开放,以此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众教育活动,推动了巴蜀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背景,对他以后实施民生公司职工教育及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农村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中国北方农村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变迁。在西学新知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社会教育体系不断式微,新式的社会教育形式渐次生长。山东莒南社会教育的发展和变迁在我国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近半个世纪内,莒南境内相继出现了民众教育馆、乡农学校、冬学、庄户学等社会教育形式,这对促进乡村社会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莒南社会教育进行详尽的历史考察,“管中窥豹”,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20世纪上半叶我国华北地区社会教育发展变迁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立第三民众教育馆存在于社会动荡时期,经历了奠基期、繁荣期、停顿期三段发展历程,主要开展了日常固定事业、中心活动事业、划区施教和辅导县馆四项工作,推进了近代蚌埠城市文明的进程,促进了皖北民众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幼儿园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各类社会公共场所、游公园,在园内开展社会规则教育、日常社会教育等等。这些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的的活动,能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同时也能引发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但是,这些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面向社会的,以社会为中心,家庭却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幼儿与社会频繁接触,但是回到家中,与其他幼儿的家庭接触基本为零。为了弥补这一教育缺憾,笔者尝试提出组建"小区合作组"的教育观点,希望能以此完善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本文将以大班"小区合作组"为例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立第三民众教育馆基于社会责任感、辅导工作的需要和省教育厅的法令要求,开始进行皖北乡村民教实验,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开展工作,凸显了重视感化示范,注意引起民众主动参与、全面改造民众生活,积极与外界力量合作的办理特点,其有益经验可以为当前皖北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梅 《教育学报》2008,4(2):10-16
近代乡村社会改变的关键是民众认同并逐渐掌握新的现代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技能,而诸技能的全面导入、传播对于各种单设机关而言是力所不及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组织机构来承担。民众教育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借助行政力量掀起的民众教育运动综合机关,对当时乡村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的近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产物,它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偏好和政党意愿,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弊端妨碍了其最大绩效的发挥,最终导致整个民众教育运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9.
创设于1934年的洛阳实验区体现了社会教育实践者以乡村社会教育实验作为提升民力、复兴民族的旨归。洛阳实验区以民众教育、训练和组织作为其社会教育实验的中心任务。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验包括实施民众教育、开展民众训练、成立民众组织等举措。洛阳实验区的乡村社会教育实践展现了社会教育先锋刚果任毅的精神,提升了乡村民众保家卫国的能力,达到了实验措施效仿推广的效果。但限于时代背景,这种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俞庆棠所生活的时代,中华民族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围绕着民众生活,她提出生计、公民、公共体育、休闲娱乐等教育内容。这一内容系统是在民众实际生活需要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最显著特点是“活”。俞庆棠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