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Zahra和George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能力划分,融合知识吸收能力和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从知识吸收能力角度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吸收能力中介调节潜在吸收能力和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而且先验知识的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知识吸收能力自1990年提出以来,其定义、内涵与构成维度等内容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并没有形成共识。从人体消化吸收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其重新进行定义,在Zahra和George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吸收能力的5个维度,即知识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利用能力和知识清除能力,并构建了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吸收能力与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应用密切相关,吸收能力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日益关注的主题之一.简述了吸收能力的内涵,对吸收能力的测度、过程模型、前因变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的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秋  王向阳  靖续迪 《情报科学》2008,28(11):1622-1629
在对企业吸收能力内涵、构成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市场供给、企业知识共享、新技术利益驱动、技术溢出、竞争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六个方面对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知识获得、知识消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四个层次对企业吸收能力进行剖析,揭示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22年的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回顾,以了解吸收能力的内涵、操作化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境,为后期更好地运用吸收能力来开展研究做一个铺垫.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本文认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在测量吸收能力的时候应该体现吸收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并需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最后,吸收能力的应用情境除了研发情境外,还应考虑非研发情境,如管理技能、市场营销专长等.  相似文献   

6.
王雎  罗珉 《科研管理》2008,29(1):14-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合作创新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吸收能力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也是研究合作创新的切入点。但吸收能力的现有研究因忽视组织间关系而使其难以对合作创新进行深入认识。本文以组织间对偶关系为基础,将关系维度引入吸收能力的经典概念,提出关系性吸收能力。本文通过建模与仿真展示了合作创新的机理与过程,揭示了关系性吸收能力对合作创新的关键作用,并基于吸收能力进一步探讨了实现合作创新的驱动机制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三个视角,揭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路径依赖对吸收能力的影响机理,提出了路径依赖和吸收能力的二次非线性关系假设,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软件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径依赖和吸收能力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且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吸收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将知识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清除能力5个维度,构建了企业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评价方法,借助该方法对吸收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进行权重的排序评价,研究结果对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的吸收能力,在实验地点林带两侧布置测点1与测点2,在两个测点处安装声级计,分析了噪声源特征。引入插入损失分析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对整体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进行分析,进行了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分层性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和城市道路景观植被排列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景观植被能够吸收交通噪声;分层对交通噪声吸收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中高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强,对低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弱,疏林式林带对超过一定频段的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研究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涵义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但我国汽车企业经历了60余年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广泛采用了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仍然未能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产业实践背离理论的现象还没有进行系统回答。在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吸收能力的系统定量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禹献云  周青 《科研管理》2018,39(8):11-18
外部搜索策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着重要影响,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搜索策略的搜索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搜索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外部搜索策略的搜索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知识吸收能力调节了搜索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尉 《科研管理》2016,37(10):43-50
本文以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陕西五省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内的400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创新独占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对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独占性对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调研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特点及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样本,围绕国防科研院所"一分为二"的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提出了从共性能力与核心能力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的思路;以"抓住核心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宗旨,提出了"两个体系、三个阶段"的评估办法,为国防科研院所部署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18.
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重要战略,包含创新策源的主体、条件、途径与内容多个要素.通过重新解读创新策源能力,从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开放发展4个方面选择36个三级指标,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我国八大经济区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TOPSIS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确定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排序及其关联度.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科学新发现;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五大经济区的创新策源水平高于东北、西北两大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突破性创新是后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能为企业突破性创新积累相应的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普遍不足,导致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薄弱。鼓励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必须突破基础研究只能在公立科研机构进行的思想束缚,通过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石琳娜  石娟  顾新 《软科学》2011,25(8):27-30
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对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