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粗、细"在汉语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维度词"粗、细"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评价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2.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英汉"UP-DOWN"/"上-下"空间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对垂直空间隐喻从源域到状态、数量、时间、社会等级等目标域的投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隐喻范围和意义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源于人类认知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差异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去认识世界时,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投射到的上述域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特别是时间域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准确把握这些异同,特别是时间隐喻的差异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两族人民在空间隐喻下对"前"与"后"的时间隐喻拓展之差异,提高驾驭"前"和"后"的时间隐喻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和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4,(A2):19-21
隐喻是心理认知模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知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是从某一认知域到另一认知域的投射。人们的"味觉"概念通过隐喻方式投射到认知活动中,即从味觉范畴的认知域投射到其他范畴的认知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料,以汉语中的"甜"与"苦"这两个味觉概念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甜"和"苦"味觉隐喻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探讨味觉词的内在隐喻机制,从而为汉语词汇的语义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共享食物范畴动词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各自独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感觉体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使食物范畴动词在英汉语中产生了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的隐喻投射.人们用身体部位、感觉经验及日常身体活动的概念域来构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域.食物范畴的动词不仅能投射到智力域,同时还能投射到情感态度域和社会关系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空间维度词“上”、“下”关系的隐喻意义的分析可知,隐喻的体验意义是人类方位认知的基本策略之一。人类躯体是这种体验的主体。方位认知以人体和地面为组成维度,其本质是认知心理中从人体域向方位域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异同进行比较。"红"的英汉概念隐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都映射在心理情感、政治和经济域,且在一小部分目标域中隐喻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红"在英汉概念隐喻中所映射的部分目标域为各自独有,如英语中"red"可以映射至价值判断域,而汉语"红"则可映射至爱情、人物外表域等。  相似文献   

10.
"深"是描述容器内部垂直维度或水平维度的形容词。"深"的语义特征为:方位性、方向性、内向性、容器图式性、底部难以到达性、非易视性,这些语义特征作为始源域投射到相关的目标域产生了各种隐喻义,空间义和隐喻义之间以及各隐喻义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状态、地位、数量"3个概念域中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2.
意象图式为人类身体经验中持续并重复发生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身体经验和概念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意象图式为概念提供连贯性和秩序性,体现了抽象思维具体到抽象投射的隐喻推理能力,通过隐喻手段在空间域之中或从空间域到抽象域进行投射,从而使词汇意义得以在空间范畴内部或空间范畴到抽象范畴进行扩展。多义化过程中,图式内部观察者角度不同或注意力不同产生意象图式的变型,而始源意象图式为变型提供内部结构和关系,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表"约指",但隐喻存在诸多不对称现象。"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复合词,其隐喻的产生和隐喻的不对称都和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结构特点有关。其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差异更能解释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在空间域的语义差异以及在时间域和数量域的隐喻不对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小品词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并指出这种意象图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借助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可以从空间域向时间域、视觉域、听觉域、状态域和对立关系域投射,形成了该词的多义网络。Away的空间、非空间语义可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系统考察和对比了汉英语言中"耳"的概念隐喻。研究发现,相同的身体结构与感知器官使汉英两种语言共享"耳"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地理位置及认知的参照点等方面的不同使两种语言有各自独特的隐喻投射;汉英语"耳(ear)"共投射到三个域:智力知识域、社会关系域和情感态度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语"冷"及英语"cold"的隐喻概念,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冷"的基本语义是相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别。总体而言,"冷"和"cold"两个词隐喻投射大致相同,基本呈对称分布,说明这两个词在构建抽象概念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空间关系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图式,是探讨人类认知奥秘的钥匙,也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通过比较英汉维度形容词空间隐喻的表现特点,分析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层面的跨文化特征,并以此理析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希望借此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词语搭配、语义引申及隐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颜色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也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属于特殊的客观存在。颜色词的概念隐喻来自人们的认知经验,而人们所在的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造就了颜色词概念隐喻的相异。论文在莱科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之下,以“红”“绿”“白”三色为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分析“红”“绿”“白”这三种基本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同时也分析了这些表达异同下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在以英汉“红”“绿”“白”为源域的概念隐喻中,所映射的目标域既有相同也有相异。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来说,它对基本颜色词概念隐喻的目的域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实践上来说,对英汉颜色基本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能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深刻地理解颜色词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