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32.6万字的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叙事体书面语语料,发现泰国学生在汉语词汇衔接的使用方面存在不少的偏误现象,其类型可以分为原词复现衔接偏误、泛指词复现衔接偏误、相似性词语复现衔接偏误、可分类性词语复现衔接偏误和词语组合搭配偏误五大类。  相似文献   

3.
中介语中的词语偏误包括词语构造的偏误和词语使用上的偏误。留学生在习得目的语时生成了目的语中不存在的词语,这是词汇偏误的一种重要类型,即词语构造上的偏误。本文基于自建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这部分合成词进行分析,与汉语中仿词构词及成语活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由于受母语中汉字词负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偏误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偏误类型: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语体偏误。要纠正韩国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应针对韩国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扬长避短,并且注重语素分析法和词语搭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从词法出发,以印尼八华学校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词语偏误为例,对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尽管韩语是SOV型语言,但韩国学生仍易出现句末误加宾语的偏误。经考察,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不及物动词后误带宾语、离合词后误带宾语、误加个别动词、遗漏介词并将状语误用为宾语、"一……也/都"句式中误加宾语以及成语后误加宾语六种。汉语教师应针对各类偏误的特点在教学时予以强化,尽量减少此类偏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语独有的一类词,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都可以重叠,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重叠的偏误类型有:错序;缺失;误选;多余等。如何避免这类偏误的发生,文章提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量词重叠的类型、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以及数量短语重叠的用法等。这些措施,都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词重叠式、减少偏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常使用因果关联词语单用、连用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因果关系;韩语则是单靠一个词语(接续词)表示复句的因果关系,这使得汉韩语言中的因果关系表达方式在语义、感情色彩、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韩国学生在使用汉语因果关联词语时出现的偏误比较多。不过对此的偏误研究较少,所以研究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因果关联词语的偏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留学生使用介词“对”的有关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收集并分析中山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部分日本留学生在使用介词“对”时出现的偏误。偏误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遗漏、误加和误代。本文对这些偏误逐一进行纠正,并解释其汉语的语法规则,同时对日本留学生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进行解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依据,探究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词语误代偏误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词性、语义、用法三方面分析了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语偏误研究以九十年代中期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更为多样化.汉语词语偏误研究在语料的搜集、分类与描写,偏误原因的解释和提出对策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而词语偏误历时的动态发展与词语的理解偏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林欣 《文教资料》2014,(35):33-34
同素逆序词是指构词语素相同,但是语序顺序互异的成对词语。在汉语中,只有少量词语的语素顺序变化后,词语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别不大。文章就外国留学生同素逆序词的使用偏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相关语料统计与分析显示,泰国大学生在习得汉语结构助词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三类:遗漏偏误、误加偏误和误代偏误。性别、年级、华裔与否等是泰国大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年龄、动机和学习策略等个体变量是影响泰国大学生汉语结构助词习得的众多变量群中最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词法是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重点,但由于自身母语及各种因素限制,常出现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偏误,包括介词偏误、助词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介词偏误是由遗漏、误加、错序和误代造成的。助词偏误分为结构助词偏误和动态助词偏误,都是由遗漏、误加和泛用造成的,其中动态助词还存在位置不当的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则是由遗漏和位置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汉语的“是”与西语的“tobe”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不能把汉语的“是”简单地比附为西语的“tobe”,二者不论在哲学传承上还是在语言自身的发展上都大相径庭,更不能说汉语的“是”发展成为判断词的秘密在于“它自产生之日起就与西语tobe相当,集形而上学之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个核心观念于一身。”汉语的“是”没有进入中国哲学的范畴,也没有什么本在、存在、存在者的意义,研究汉语的“是”之所以发展成为判断词必须立足于汉语语言发展的实际,而不能妄想臆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汉语因果类复句偏误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语法偏误最多,语义偏误次之,语用偏误最少;随着学习等级升高,语法偏误逐渐减少,语义、语用偏误逐渐增多。偏误类型主要有关联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偏误、逻辑关系的理解偏误和具体语境下的语用偏误等;我们可以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教学失误、学习策略、文化迁移等方面找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卢红艳 《华章》2007,(6):42-42
本文从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篇衔接偏误现象出发,对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进行归类:误代、误加、遗漏、杂糅、错序等;还主要从国内本体研究不够和留学生缺乏系统训练两个方面探讨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我们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冯丽娟 《现代语文》2014,(4):121-124
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女人"时,常常会出现偏误,主要表现在使用"泛化"。这种偏误一方面源于母语的负迁移,另一方面源于对"女人"一词掌握得不全面、不扎实。导致英汉语言不同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从词语内涵、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和构词方式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woman"跟多个汉语词汇的对应关系。最后,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