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2.
邓树斌 《考试周刊》2013,(69):176-176
时下。关于学生的发展问题的思考都是就事论事.即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花心思,想办法,也就是说,教和学似乎是学生发展的全部,实际上,这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要让学生能有很好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前进的动力,而要让学生具有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让全社会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动力环境。即“诗外”的工夫必不可少。这个“诗外”的工夫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锻炼。  相似文献   

3.
赵月华 《福建教育》2013,(10):18-19
幼儿园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方式促进幼儿成长。因此,对幼儿来说,集体教学活动只是他们在园生活的一小部分。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聿》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说“功夫在诗外”是陆游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那么,功夫在“课”外,则是我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我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感受。教师如何练就“课”外功夫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名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成长.似一种特别的文化烙印,深深印在每一个人心中。毋庸置疑,唐诗以其凝练的文字和朗朗上口的节奏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腹有诗书”,自己爱诗,才能给孩子传递美好的信息。在学诗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带领孩子走近古诗.在诗外徘徊。而要带着孩子一步步走进古诗的世界,才能感受诗的美妙。如何让诗香诗韵“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社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曰:“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意自明。一占人学习,强调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古诗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特点,充分运用好“读”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探索诗的艺术魅力,进入诗的艺术境界,品味诗的丰富情感.提高他们对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能有效地达到教师轻松教,学生愉快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就是“班妈”.这是我刚踏上讲台时听一位老教师说的。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班主任总是像妈妈一样爱护着孩子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早自修我带领孩子们诵读古诗和名人名言.教育他们要好学;中午领着孩子们去食堂.教育他们要爱惜粮食,把碗中饭荣吃光:放学前教育孩子们保持教室的整洁.让他们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再排队回家.我无时无刻不在照看着他们.孩子们整天见得多的人也是班主任.所以他们对我也是特别亲.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的意义1.生活化高扬“生活即语文”的旗帜,让学生置身于当前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学习,要面对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认识语文学习的实质。面对生活,要有开放的心胸,脱离生活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开放性一个广阔的世界开放在眼前,面对这…  相似文献   

8.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9.
姜艳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0-120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素材可写.而是在习作灵感涌动时不知怎样巧妙捕捉。如何避免学生的习作灵感稍纵即逝,让他们“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发挥想象.给他们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是习作过程中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听说有一位教美术的老师写了一篇题为《我不在乎他们画得像不像》的文章,我为他的境界所折服。阅读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诗中写:“一颗,一颗”,我问:“一颗,一颗,落下来…  相似文献   

11.
黄丹 《早期教育》2009,(4):26-26
“早晨诗琪小朋友的妈妈告诉我.诗琪很想当做操的领头人。这提醒了我是不是有部分孩子也有这样的愿望呢?所以我们想让更多的孩子当当领头人,激发他们做操的积极性。请爸爸妈妈们问问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当,如果愿意请留言。”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2008,(9):27-30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临近了,我们跃跃欲试,心里盘算着,怎样带领孩子们“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怎样让他们在诗的王国里乐而忘返呢?我们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不具体”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这是为什么呢?宋朝大诗人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真的想学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作文要具体,首先也要在“文外”下功夫。有的小朋友平时不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断想录     
1.陆放翁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施把“诗”率换成“文学”二字亦无不可,这实在要算放翁最精辟的文学见解了。“诗外”是什么?是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只有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真正源泉。因此,一切欲在创作上获得丰收的人,首先要做一名生活积累的富翁。2.盛唐诗人崔颢是以《黄鹤楼》一诗名世的,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空灵,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庄重,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了。但崔额的诗风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雄浑空阔的。他早年受生活阅历所限,只能写一些闺情诗,不免流于浮艳。随着诗人…  相似文献   

15.
“诗是什么?诗是艺术的精华,没有诗,便没有完美的艺术;而没有艺术,也就没有完美的人生。”“诗永远属于年轻的人,属于火热的心,我乐于将此书献给他们。”这是著名诗歌理论家、本刊《诗与画》专栏作者孙光萱在其新著《诗与人生》后记所说的一段话。该书作为“人生与艺术”丛书之一种,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著名前辈作家柯灵作序。本刊编辑部将出售作者签名本,每册定价3.55元,邮发0.20元,邮挂另加0.60元.  相似文献   

16.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的影响更大,而且叙事完整,有故事情节,完全可以独立.但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看,这样做又有商榷之处,特别是作为教材,更有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创建富有特色的班集体。实践让我明白班主任应像父母那样疼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致入微地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跟学生交谈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的角色,用心倾听、平等交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背诗     
妈妈让我背屈原的《国殇》.我翻开书一看.感觉头都要大了。 这首诗也太难背了!它的词语难懂,句子难懂,整首诗更是难懂。比如诗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不经妈妈解释.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拿着吴国产的戈。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这样的东西。让我怎么有信心背下来呀?  相似文献   

19.
一直感慨那首诗——《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感慨“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再也没有爸爸的拳头”的死别。这样的祭言,原不是无因的。然而.让,我心痛不已的是.网上流传的所有写给地震中幼小亡灵的诗.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写到了此类的话语。长歌当哭,在痛定之后,是我们思考生命和教育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有幸参加了省小学青年教师“我的追求”征文演讲活动,其间耳闻目睹了特级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风采,严谨、朴实而又让人回味无穷。在联欢会上,又欣赏到了他们精彩的表演,说学逗唱,吹拉弹奏,真是能文能武。由此,我也真正领悟到了“欲写惊人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和他们的渊博知识、多才多艺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