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人才制度史上,明代是实现考试制取代举荐制的重大转折时期。其考试类别,有学校学业考试,国家选拔官吏的科举资格考试,还有其他选才用人的职官与职业考试。考试等级,有校级考试、县级考试、府级考试、省级考试、部级考试、廷试之分;校级考试,又有社学考试、县州府学考试、国子监考试、武学考试之分;资格考试有秀才、监生、举  相似文献   

2.
做好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考试档案是重要抓手。目前高校考试档案存在着考试档案管理人员对考试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乏力,考试档案利用率低、服务面窄等问题。通过增强考试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对考试档案进行分门归类,构建双轨制考试档案管理模式,考试管理与考试档案整理同步进行,加强考试档案研究,提高考试档案利用率和服务面等措施,可有效推进考试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影响考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问题,国际考试委员会制定考试安全准则,包括考试违规行为的界定与区分、制定和实施考试安全计划、考试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安全漏洞4个方面,供各国的考试组织和服务部门参考使用。通过介绍国际考试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结合我国考试的实际情况,分析考试安全准则对我国考试组织管理的启示,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考试组织管理水平、保障考试安全、维护考试公平公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尽管在人类考试发展史七,考试实践活动、考试认识活动、考试评价活动是同时揭幕的,但由考试认识和考试评价两者构成的考试理论活动却始终滞后于人类的考试实践活动。在20世纪初以前回应考试实践活动和考试科学研究的发展的呼唤,人类在考试实践活动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有关考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影响考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问题,国际考试委员会制定考试安全准则,包括考试违规行为的界定与区分、制定和实施考试安全计划、考试实施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安全漏洞4个方面,供各国的考试组织和服务部门参考使用。通过介绍国际考试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结合我国考试的实际情况,分析考试安全准则对我国考试组织管理的启示,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考试组织管理水平、保障考试安全、维护考试公平公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标准化考试的命题工作是整个考试的核心。为保证命题的质量,命题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明确考试目的具体讲,就是要明确为什么要考试,考什么内容,考试的对象及其特点等。在此前提下,制定考试计划。尽量做到考试的结果与预期的目的相吻合。二、决定考试类型考试的类型很多,如成绩考试,水平考试,诊断考试,预测考试等。具体到某次考试来讲,选用哪种类型,需根据考试目的决定。如考试是为了检查教学情况,就采用预测性考试,如考试是为了甄选,则采用预测性考试。三、确定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只能是从全部教学内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那么,选取哪些内容才  相似文献   

7.
(三)考试中介与考试中介系统所谓考试中介,既是现实考试活动中考试主体与考试客体彼此交互的媒介,也是考试主体与考试客体两者相互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它兼具考试主体和考试客体的双重特征,是制约考试活动效率的“第三大要素”。如同人类其他活动系统中的中介一样,考试中介既是所属考试系统的组成要素,同时又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界定了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针对当前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对于学科门类较多的高校课程考试,考试方式、考试方法、考试形式、试题库建设、考试管理制度以及考试常规管理上的创新,是科学有效地对所开设课程进行考试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考试文化是指因考试而形成和衍生的文化,或者说是与考试相关的文化,考试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考试观念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考试改变命运三个观念。考试制度文化具有严密、刚性的特征。考试礼仪、考试崇拜或考试信仰、考试习俗等,则是从考试习俗文化方面,使得考试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考试机构文化体现了考试机构的精神面貌、价值标准和文化素质,影响着考试机构的效能和形象。考试价值观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概括为“至公至正,明远明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考试形式及其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课程考试中的半开卷考试、小组考试、学生参与命题考试、自主考试和回家做试卷考试、网上考试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其考试制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借鉴美国大学的考试经验,我国大学考试要在考试形式、考试时间、成绩评定和考试管理上进行改革,从而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研是教育考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考试机构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文章尝试总结教育考试科研工作的意义,梳理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教育考试科研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增强工作人员科研意识,聚焦教育考试关键问题,完善考试科研激励机制,发挥考试“大数据”作用,以实现考试科研“创新考试理论、揭示考试规律、服务管理决策、指导考试实践”的功能,进而提高教育考试机构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考试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经济是由考试而派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的概称。考试经济可以划分为核心考试经济、主干考试经济与边缘考试经济。近年来基干经济、教育、考试等因素推动我国考试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然我国考试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扭曲,存在诸多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考试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为改变此状况,考试经济要在组织和制度选择方面加以变革,包括转变政府考试组织职能、强调公共服务意识,建立产权明晰、技术手段先进的专业化考试中介机构,提高考试组织绩效,健全考试法律法规,规范考试市场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考试机构,探讨测试规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考试的国家,有着长期教育考试的传统。近几年,我国考试在吸取传统考试精华和借鉴国外先进测试方法和手段,引进教育测量学生的理论方面有了大的进展,也建立了专门的考试机构,而且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考试学及学科考试学。考试学研究考试理论和考试实践,其中考试性质是考试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所在。这里,仅就学校学业考试与高考水平考试说说有关考试性质的问题。学业考试:高考的条件和前提本文所论考试性质,是从学校学业考试性质入手,而以高考性质作为重点论述对象的。学业考试是在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近几年来,职工教育的考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弊端,亟待予以规范和改进。 一、问题和弊端 主要问题有两个: 1.考试频率过高 目前,职工教育的考试有:新工人上岗前培训考试,转正、定级考试,安全知识考试,质量管理考试,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达标考试,专业技术岗位证书考试,晋级考试,各种技术培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化考试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一个方向,考试命题改革是改革的关键环节.计算机化考试不仅要克服当前自学考试的缺点,而且还要提高自学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重新确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指导思想和考试标准,并通过改变题型使计算机化考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考试不但促进社会流动,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考试社会中,国家考试政策、考试信息的发布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于是考试知情权便应运而生。考试知情权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考试知情权的涵义;考生行使考试知情权的价值;考生行使考试知情权的现实冲突;制定一部保障考生考试知情权的《考试信息公开法》;对制定我国《考试信息公开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考试反拨作用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考试观念、考试功能、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考试中的负面反拨作用,探讨了考试反拨作用对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启示意义。文章认为,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方向是:树立多元评价观念、发挥考试整体效能、考试内容以能力为导向和形成多样性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考试结束,考试的情结并没有结束。关于考试,每个人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考试前,空气都紧张地浓缩了,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太阳之子,终于大声地喊出: “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一种维护社会资源平等享有机会的手段,进行考试立法,是治理考试秩序的必由之路。考试立法应当注意对考试的分类,应能全面涵盖各种考试并规范考试的组织和管理的全过程,界定考试违规行为的种类及其性质,限定对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罚手段并规范处罚程序及其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20.
杨曦  冉鸣 《化学教学》2005,(7):95-97
所谓在线考试,也叫网上考试,即考生通过登陆考试网站,在相关的考试页面中完成答题的考试方式。网上考试是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虽然网上考试在现阶段尚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纸上考试方式,但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的考试方式,其方便、快捷的优点也使得在线考试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利用JSP技术实现在线选择题考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