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教《欢乐的泼水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一下“泼水节”欢乐的气氛,便让全班孩子齐上,想像自己是傣族的“姑娘”或“小伙儿”,表演中关于泼水的情境。欢快的音乐起,稍作酝酿,便激昂“施令”:开始泼水啦!立刻,教室里群情振奋,伴着录音机里的水声,大家伙儿笑着喊着,你追我逐,你来我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听过一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其中一个教学片断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这名学生读得平平,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了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图文结合,充实教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凶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的知识了解较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感情共鸣必须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相似文献   

5.
接到市基本功大赛获奖选手展示活动的上课通知,我立即锁定了《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一看课文题目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因此我的教学设想也是紧扣“欢乐”而展开,试图创设“欢乐课堂”的氛围。但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泼水节知之甚少,要想打造自己所期望的“欢乐课堂”并非易事。于是,我三度磨课,经历了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使课堂一步步地接近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6.
泼水祝福     
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上,大家彼此泼水祝福。 忽然一人骂道:“可恶,谁波我?” 旁人劝道:“泼水是祝福啊!”黯ha{翰磐蕙 骂人者道:“少来这一套,谁拿开水泼我来着?”翼靴薰(推荐者/杨鑫芳)鑫插图/阿园麟泼水祝福  相似文献   

7.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泼水节都有哪些习俗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傣族: 春节期间,人们要身穿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互相拜访。村寨里还开展“丢包”、“象脚鼓比赛”等。 泼水元旦节;傣历的新年在傣历的六,七月间,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一个星期。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所以又叫泼水节。50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  相似文献   

10.
今天在二年级听语文课《欢乐的泼水节》。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板演看拼音完成词语,一个男孩子对着拼音沉思良久,还是将“泼水节”的“泼”字写错了。下面有孩子小声“打土电话”增援,老师制止道: “不要出声,不许告诉他!”  相似文献   

11.
正一音频导入,回顾"泼水节"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大家一起读课题。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小朋友们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呢?(播放音频)生:我听到了鞭炮声、泼水声和象脚鼓点的声音。生:我听到了泼水声,人们跳起了孔雀舞。师:还有吗?具体介绍其中一个也可以啊。生:我听到了象脚鼓点、人们赛龙舟,放起了烟花,还泼起了水。师:你学一下泼水的声音吧。生:哗……师:再来一次!生:哗……  相似文献   

12.
正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叫——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生:(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师: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图片。(出示图片)静静地看,看到什么先放在脑子里。如果感觉美,可以说出来。师:认识这个人吗?生:周总理。师:周总理也曾经到过西双版纳,在那里过过泼水节。师:我们再看,他们像中国人吗?生:不像。师:现在泼水节也不只是傣族人过的,那个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啦!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到那儿去过泼水节呢!  相似文献   

13.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存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是。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体验的深入。执教者决定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吴顺绵 《留学生》2012,(7):39-39
“Holi”也称“洒红节”,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庆祝的方式类似于云南的泼水节,只不过除了泼水之外,还有五颜六色的颜料。oli一过,表示冬天结束。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学习新课之前,我便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我发现学生早已知道苏教版二下《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内容,并对"泼水"特别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到底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呢?我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立足孩子,通过"导学",为儿童的真正学习导航。导,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适切地学;学是在"导"之下的,有目标、有路径、有方法、有评价、有发展地学。  相似文献   

17.
泼水节是傣族盛大的节日,据说泼到身上的水象征着幸福和祝愿。虽然我是汉族人,但也想过一次泼水节。每到夏天,我和妹妹就想尝尝过泼水节的滋味,可每次都被妈妈止住了,怕我们着凉。今天,天气极热,妈妈不在家。于是,我和妹妹便想趁机偷偷地过一过“泼水节”。我和妹妹各去接一盆水。当我接满一盆水时,妹妹还没接完。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我马上将整盆水泼向妹妹,“哗”的一声,妹妹就成了“落汤鸡”,特别是头发,变成一缕一缕的,还滴滴答答地往下滴着水珠。我见了,一边笑一边说:“哈哈!祝……你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哈哈哈……”妹妹听了,拿起盆…  相似文献   

18.
【案例】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少数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美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泼水节为题材的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二下有《难忘的泼水节》,苏教版二下有《欢乐的  相似文献   

20.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