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王远舟  吴晓川 《新闻界》2008,(1):145-147
本文对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  相似文献   

3.
曾江 《新闻记者》2004,(12):20-20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暨香港大学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兴荣的新著《新闻哲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哲学为切入点,对新闻学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探讨。新闻哲学向来被视为建构新闻伦理学的基础和前提。当媒体与社  相似文献   

4.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深度推广,教育新闻应当与其他类别的新闻一样,创新多渠道新闻阅读方式以及发布方式。教育新闻存在报道深度不够、受众群体不细化等问题,为了能够实现教育类新闻采编的创新与传承,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教育新闻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创新传承意义,其次介绍了融媒体背景下教育新闻采编的工作特征,最终阐述了教育新闻采编人员在传承与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下,"万物皆媒"的趋势已经显现,而传统新闻教育与自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却出现了明显脱节问题。为此,有必要对新闻教育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寻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之路,使自媒体思维能够充分融入其中,实现对新闻教育价值的积极塑造。  相似文献   

6.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闻期刊和媒体新闻研究所年会在浙江诸暨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和动员新闻专业期刊及媒体新闻研究所。配合与推动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交流办好新闻专业期刊与媒体新闻研究所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媒体时代下新闻实践的转变及新闻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星植 《东南传播》2011,(1):112-115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新闻实践在新闻制作流程、新闻内容、新闻报道观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促成一种"大新闻观"的转向。而当下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人才的培养处在整合与改革的关键期,如何使新闻教育适应数字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这种转向,必将是新闻教育界未来长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未来新闻教育应当重构通识教育体系,加强学生新闻策划、深度报道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一种"视野融合"的国际观等方法来实现新语境下创意、技术与内容的互动。这将是未来新闻思维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铁翠香 《新闻传播》2006,(11):40-41
新型媒体的出现、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新闻传播事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媒体对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的呼唤等等,都对当今的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今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梅 《新闻前哨》2004,(8):36-37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媒体的新闻变得风情万种起来。举凡娱乐所需具备的要素,诸如美色、金钱、戏剧性、离奇性等,在我们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都一应俱全。媒体的新闻从计划经济时代僵硬乏味的泛政治化倾向开始迅速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泛娱乐化转化,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语)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的现状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摇篮,在融媒趋势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沿袭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亟待改变,高校新闻教育应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实现转型,以适应当代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使新闻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媒介融合现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4月29至30日,人大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涂光晋教授应邀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和第四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总结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十年来经历了新闻  相似文献   

14.
夏涛 《新闻记者》2003,(3):48-49
2003年1月12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举行了建系十周年庆祝会暨“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本系师生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新闻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方汉奇教授、何梓华教授、丁淦林教授、赵玉明教授、黄芝晓教授等十多位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也与师生们一道,共同围绕“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在寻找新课题、新方法中创新在新闻史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新闻史研究中对“中间势力”报刊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5.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4,(1):66
近些年来,美国媒体一直在实验如何对其内容收费。为了解数字订阅模式可能的发展方向,《美国新闻评论》考察了四家媒体使用的优惠和奖励策略。本期刊发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万伟翻译的《除了支付墙,付费看新闻的新方式》。2013年,新闻集团的拆分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之一。围绕着媒体经营竞争的企业与监管者的博弈,可以看出新闻集团此次拆分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举办的中国第四届广告教育研究学术年会上,我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指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超长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办诸如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院系至少已有600家以上。但是全国各知名媒体像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7.
黄瑞 《新闻记者》2002,(6):45-48
大学在新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 ?4月23日 ,来自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新闻学院院长、系主任、教授以及国内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共50余人 ,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是由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汕头大学新闻信息传播系联合主办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任务与展望》的演讲。…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一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长期以来这一矛盾难以很好解决.如何使新闻学院的课堂教学与媒体的实践相融合成为新闻教育改革者关心的问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凤凰城校区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在这方面有着较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利用资深记者亲临教育一线授课,并使学校与媒体协作共同策划内容,让新闻教育的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