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向阳 《考试周刊》2010,(19):204-205
丰富的教育经验离不开教育智慧的开发利用.但教育经验并不等于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在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要强化提高教师教育“实效性”.就必须高度关注教育智慧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学智慧",就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智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学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而逐渐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身教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教——用行动做榜样进行教育之意也。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以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与道德标准塑造者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指的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去影响、带动、教育学生,要比单纯用语言进行教育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倪冰 《教书育人》2006,(4):83-84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效益。所谓“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在情境中我必须全身心地对出乎意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应。目从两者的基本内涵来看,教学机智的行动方向与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而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时常与计划蓝图不一样甚至让教师始料不及,将学生生硬地拉回原计划教学框架可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此刻机智却能使教师巧妙地应对,甚至借机生成别有洞天的教学故事,使教学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境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创造需要智慧,教育必须智慧。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够创造出智慧教育。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哪里?我觉得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反映着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其特点表现为高效践行性、情境创造性、外显性与默会性并存、集体性与个体性并存.提升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途径是:在爱的前提下,汲取教育理论智慧,做反思型教师,同伴互相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性知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教师实践性知识是缄默的很难表述清楚的知识,是渗透在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的。它主要强调从实践中发展出的个人观点与看法,是教师面对特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这种实践性知识的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经验性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王丽特级教师回答: 一、明确学科情感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的水平和质量对教学的人文性、效益性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态度表现来观察、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采取多种情感信息的传递方式创设人性化的学习情境,例如,和蔼、关心、询问、宽容、鼓励,幽默的表情、态度、语言、行动等,都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热情、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智慧并不神秘与玄虚,实际上,教育智慧就是教师的言行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与教学情境的匹配程度,是教师在特定时空中说了恰当的话、做了合适的事而已。倘若从教师成长的人生轨迹和教育价值实现的程度来看,那么教育智慧至少可分为四重境界:教育见习智慧、教育理性智慧、教育实践智慧与教育信仰智慧。对教育智慧四重境界的阐释,则可以让那些有志追寻教育智慧的教师循着教育智慧之阶梯,渐次抵达教育智慧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袁中荣 《教师》2010,(29):31-31
所谓“教学智慧”,就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智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学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而逐渐生成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有效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聪明才智,是教师对教育情境和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其特点表现为高效践行性、情境创造性、外显性与默会性并存、集体性与个体性并存.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途径是:在爱的前提下,汲取教育理论智慧,做反思型教师,同伴互相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情境教育高效性得以充分发挥,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情境教育,熟练把握各种情境教育类型,结合教学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情境。同时,善于利用教育情境,将教育情境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投身于情境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总结来说,情境教育实质上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教育内涵、充满乐趣和智慧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直面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性智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现代知识理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知识的个人性、境域性及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言传性,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实践性智慧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实践性智慧作为教师的一种特殊知识,不同于教师的理论性知识,而具有内在缄默性、动态生成性、个人独特性、情境性及行动实效性的特征,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实践反思是生成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与专家、同伴对话交流,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运用教育叙事故事,可以激发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一、有效教学与教学机智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效益。所谓“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1]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在情境中我必须全身心地对出乎意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应。[2]从两者的基本内涵来看,教学机智的行动方向与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而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时常与计划蓝图不一样甚至让教师始料不及,将学生生硬地拉回原计划教学框架可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此刻机智却能使教师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17.
史峰 《班主任》2007,(4):39-40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往往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这位班主任的“愚”正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而获得的一种教育“智慧”。面对学生的谎言,“疏”远比“堵”更为有效。在育人过程中,“惩恶”不是目的,“扬善”才是根本。位班主任的“愚”并不是真愚,“疏”也不是放任自流,他在班级管理中始终默默关注着那些撒谎的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无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起到如此积极的教育效果。当然,“无为”的呈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的权威和亲和力而言,也不一定非要等到毕业时才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智慧.全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智慧,促进其尽快适应幼儿园岗位要求的有效途径.它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在实验、实训、实习情境中建立知识与行动之间的联结.在内容体系的建构上,全程实践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常包括课程内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等组成模块,能够全方位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准备,同时促进幼儿园在职教师、高校教师的共同专业发展,推进学前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陈静 《江苏教育》2008,(2):32-34
让数学课堂教学智慧评价成为润滑剂:润泽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情感是教育的生命,它使教学成为教育,使教师成为教育者。有智慧的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该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润滑剂。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课堂教学评价渗透情感元素,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充满激励、期待、赞许的评价用语,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做出适当的评价,以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美时。教师可以使用这样的纠错评价语言:  相似文献   

20.
教育意图是教育者在主观上要实现的目的和打算,隐藏教育意图能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从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展示无痕教育的魅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一种人性化、生态化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者充分理解教育内涵,尊重教育规律,树立"伙伴意识",淡化学生的"受教"意识,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