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汇 《山东档案》2007,(2):58-59,64
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何谓封禅?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相似文献   

2.
一、封禅与玉册档案的概念封禅,专指我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仪式。《史记·封禅书》中对"封禅"这样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1]。被认为是"受命于天"的帝王要到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顶积土以感激上天"天降大  相似文献   

3.
王汇 《山东档案》2007,(2):58-59
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何谓封禅?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苏武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皆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古今学人对其诗文等方面的成就多有评述,而对其在我国古代寓言方面的贡献却极少论及或忽略。故笔者不揣谫陋专以此题试论,以遂抛砖引玉之愿。在我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等语。后人注日:“寄之他人,则十言九见信。”疏曰:“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九)庄子所…  相似文献   

5.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6.
杨福泉 《兰台世界》2005,(10):68-69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事毕,纳书于金藤之匮,遂作《金藤》。……藏之于匮,缄之以金,若今钉鍱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于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  相似文献   

7.
宋人韩元吉《虞美人·怀金华九日寄叶丞相》词云:“登临自古骚人事。”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喜欢登山临水。登高临远这样一种现象。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晋书·阮籍传》);陶渊明归田后醉心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的生活;来之间被流放后写下过“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桂州三月三日》)的诗句;高适也曾自得于“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陆以寄傲”(《陆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序》)的日子;白居易则说:“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龙门下作…  相似文献   

8.
张燕婴 《图书馆杂志》2006,25(12):66-73
记是对于经文的解说或阐发。汉代以《礼记》命名的书则有两部:戴德所传为大戴《礼记》,戴圣所传为小戴《礼记》。然《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礼》书十三家中不见两书之名:《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  相似文献   

9.
李白《静夜思》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本无疑义。可是幼年代以来不断有人在“床”上作文章,“新解”迭起,影响至广,却又不能切合语言事实,因而有必要为“床”正名。“新解”主要有两说:(一)“床”是榻,长0.84米,只能容一人独坐。《初学记》卷二十五引《通俗文》曰:“床,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释名·释床帐》曰:“人所坐卧曰床……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小姑娘“门前”摆上一张卧床,当然说不通,也只能是榻。东汉的一尺约合公制24厘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1.
俗语有云,“饱暖思淫欲”。与之恰相对应的另一句,我看便是“富贵想长生”了。历代帝王为人间富贵之极至,而想长生不死、求神觅药最为迫切而近于疯狂的,也数此辈为最。中国古代帝王中好神仙者代不乏人。商与西周因无记载,不得而知;《春秋三传》,亦多不及此。但恐并非无有其人,止不书耳。在目前可见的历史文献中,帝主中喜好神仙资格最老的“三位元老”,恐怕就得数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了。因为这三位的好神仙,在《史记·封禅书》中可是榜上有名的。后世帝王中好神仙最著者,如秦之始皇、汉之武帝,其实只是在步齐之威、宣与燕昭王的后尘罢了。《史记·封禅书》云:“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各方仙道,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  相似文献   

12.
早期史官散文产生的文化背景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官散文的产生,与史官的建置密切相关。《汉书·艺文志》论述《春秋》与《尚书》的起源时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然后世不信其说。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上)说:“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其职不见于惆官》,其书不传于后世,殆礼家之意文与?后儒不察,而以(尚书)分属记言,(春秋》分属记事,则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事目,则左氏所记之言,不啻千万矣。(尚书)典漠之篇,记事而言亦具焉;训法之篇,记言而事…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媒体经营的类型1.经营与媒体经营管理的概念“经营”一词,就其含义来看,内容相当广泛,《辞海》从三个方面考证经营的含义:(1)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伸为筹划营谋,如惨淡经营.《史记·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丰亡其国”.(2)犹往来。“《楚辞·九叹·怨思》:“经营原野,杳冥冥兮。”王逸注;“南北为经,东西为营.言以放行山野之中,但见草冥冥,无有人民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里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经营,犹往来。”(3)…  相似文献   

14.
在古籍中对于黄帝伐量尤有许多记载。这在出土文献中也有不少发现。李零先生在《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第五辑)一文中将《鱼鼎匕》与《十大经》联系起来,使我们对于黄帝伐量尤的有关传说有了更新的认识。《鱼鼎匕》铭文云:曰:诞有昆屁,坠王鱼鼎。曰:铁哉!出游水虫。下民无知,参会尤命。薄命入羹,忽入忽出,母处其所。(铭文尽量用通行字写出。其中与本文讨论有关的字,如昆成、黄尤在铭文中分别作“烛尸”、“玄妃’之形。)其中“参蠢(量)蚊(尤)命”李零先生以为即《十大经·五政》:“黄帝于是出其钻俄,奋其戎兵,…  相似文献   

15.
《新闻知识》第五期刊登凌大同志短文说:“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理由是“明日黄花”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以及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因此,作者认为:把“明日黄花”写成“昨日黄花”是更改为了典故,甚至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蛇”的传说,现辑录于此,以飧读者。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入足入手,长三尺。人生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巨蛇]《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 [长蛇]《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 豪,其音如鼓柝。…  相似文献   

17.
(六)政书 政书,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这种史书体载,今天又称典志体。 1.“政书”类目的设立 “政书”这个名称,运用到目录学上,最早见于明代钱溥编撰的《秘阁书目》。钱氏之前,史部著录此类史书的类目尚无定名。南朝梁代阮孝绪编撰《七录》,设立“旧事”类,《隋书·经籍志》因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8.
说“雉”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此中所谓“雉”,是古代墙垣、城墉的特殊计量单位。虽然其使用范围仅限于修城建屋,行用时间主要在春秋战国,古书记载亦不甚详尽,但对它的出现、衰败、量制以及一些相关问题,还是有必要探索一番。一、“雉”伴随古代板筑法筑城修墙而出现“雉”的出现,盖源自上古土建。土建必然实施测量计算,讲究规矩方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诸侯为周天子在宗周筑城时讲到“计文数(算城墙长短)。揣高卑(量城墙高矮)、度厚…  相似文献   

19.
《正字通》一书自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自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自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一词,最初见于《南史·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许慎《说文解字》训:“编,次简也。以丝次弟竹简而排列之曰编。……从系扁声。”《说文解字》所释的编应为最初之意,就是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等。后来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也称“编”,沿用到后代谓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也叫“编”。辑,有聚集、收集之意。《韩非子·说林》:“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