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  相似文献   

2.
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每节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使学生尽快具备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建构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学生长期进行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张小红  袁辉 《教学月刊》2021,(10):51-56
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的综合技能板块,包含听、说、读、看、写等活动,各项活动情境相互关联,并以单元话题统领情境主题.问题情境下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五位融合"教学设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珺 《生活教育》2014,(23):77-78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被传统地列为语言四大技能即听、说、读、写之首。在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培养小学生听力能力的策略,为小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方面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不断的整合教材教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被认为是积累和巩固词汇、句型,扩充语言知识,了解外国文化,以及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当前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多偏重于听、说技能的训练,忽视读、写技能的培养,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不平衡,综合语言知识的发展不能进一步深入,而且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淡化.  相似文献   

7.
王立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130+132-130,13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技能。语言学家研究证明: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我们很有必要在小学五、六年段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标对英语基础教学的任务提出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中要知道: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那么语言技能又是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出来的.在巩固扩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和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背诵有利于英语学习。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依然应该重视背诵。笔者阐述了背诵对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促进作用,提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绝不能抛弃传统的背诵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背诵不仅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走出一片艳阳天。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基本功,也是小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石。大多数小学生在英语写作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话可写、语法错误频出、词汇量小、错词百出、句子不通顺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一、注重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丁韵韵 《学周刊C版》2011,(12):147-147
列宁说过,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忘掉本民族的语言。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是联合国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因此,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既然英语也是一门语言,和我们的普通话也有着相通之处,语言就要从听、说、读、写中去体会,去学习,去掌握。教给学生听的技巧,说的方法,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任何一门知识也是我们情感成长的历程。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激发,这样学生才有持久的动力和持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训练中,存在轻“说”的倾向,这是英语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四项技能培养训练中,把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内在关系,突出“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一、英语口语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的地位、作用听、说、读、写,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运用英语交际,都同样重要。但是,强化对“说”的培养训练,有助于听、读和写技能的提高和进步。1.说,在听、…  相似文献   

16.
小学英语重在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戏等活动奠定语音和书写基础,获得一些学习英语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语言打下初步的基础.中学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小学生升入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指导进行调整. 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相似文献   

17.
要掌握英语,除了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一、听的习惯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惟一途径。1.入门时讲清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讲清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例如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讲一些教学中需要用的课堂用语,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要学好英语并且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要有一定的说、写基础必须将听、读基本功打扎实。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不断的复现,需要大量的输入来强化听、说的语言材料并加以拓展,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知识放到阅读活动中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就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诵读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力推行英语诵读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养成诵读的习惯,将诵读贯穿整个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靳桂龙 《时代教育》2010,(5):135-13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社会对英语人才尤其是出色的口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口语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具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目的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和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