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我想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  相似文献   

2.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 ,就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由此可见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自主探索 ,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谈一点初浅的认识。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驱动。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  相似文献   

3.
一、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添加点“甜”味,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乐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学生才能真正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才会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再创造”是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荷兰)倡导的教学原则,强调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再创造”。这一观点,体现了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进入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行动口号,“为创造而教”,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主旋律。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只有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条件,并作必要的启示、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各种定律、规则、现…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体验数学的情境 “体验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经历这种再创造或再发现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数学学习应提倡自主探索、交  相似文献   

7.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关注学生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只有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足由教师“灌”给学生,由学生亲自探索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也比教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因为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  相似文献   

9.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学习完一节数学知识后,让学生由此联想本节和以往学的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并练习把它们综合编题。  相似文献   

10.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实践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中 ,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  相似文献   

12.
米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主探索活动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探索”就是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索”具有诱惑性和鼓动性,将探索精神恰当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而数学知识的探索又必须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就如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所认为的,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学生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我认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所以重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  重视…  相似文献   

14.
韩卫东 《山东教育》2003,(11):28-2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曾反复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探索、发现知识,从而学会创新学习呢?下面谨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谈一下粗浅看法。一、创设猜测情…  相似文献   

15.
梁仁东 《教育艺术》2007,(12):24-24
在数学教学中,应开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的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实现“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教师的任务则是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何组织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呢?  相似文献   

17.
荷兰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使其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产生创新的欲望。”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通常我们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勰、反思的过程称为“做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提出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即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向学,强调知识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从自身的体验来认识。二是强调数学的实践性,从实践活动中去“创造”学习,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生动具体。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动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意识,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