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来 ,随着现代科技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学校管理从内容、方法到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的现代化 ,它不仅要求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强有力的规章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为加速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学校的科学化水平 ,本文就伦理道德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一、伦理道德与学校管理的关系“伦理”通常作为道德的同义语使用 ,都是指社会的道德现象。伦理道德不仅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而且是育人的重要内容。现存的问题是它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易平 《中国教师》2014,(22):93-94
<正>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  相似文献   

3.
严与宽的关系是班级管理活动中一个最基本的关系。首先.从管理规范上看,管理规范是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具体行为的操作性规定和要求。按照规范的强制程度,又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之分。所谓强制性规范就是指那些必须履行.并且以强制手段作保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非强制性规范则相反。是指那些在管理规范中靠学生自觉遵守,不作强制执行的方面和内容。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的这种差异和对立,  相似文献   

4.
王文兰 《文教资料》2007,(8):103-104
伦理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在矛盾和缺陷逐渐显露,在今天商业社会表现尤其突出。对其进行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与当今商品经济相一致的新的伦理道德,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的伦理性是由教育的基本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教育伦理作为人们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伦理道德,产生和形成于人们现实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是一定社会的教育活动关系在人们教育观念中的伦理化反映.  相似文献   

6.
校长治校,即校长管理学校。是管理按照一定的宗旨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对一定系统内的管理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简言之,管理可理解为“管”和“理”。管,则体现了权威性、层次性、强制性、规范性等法制性的特点;理,则体现了亲和性、协作性、启发性、吸引性等人性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是学校管理这样的角色所包含的特定的职权影响力和非职权影响力的概括反映。  相似文献   

7.
义利观是指物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是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义利观是人们从生产、交换的社会实践中概括和反映出来的,并直接影响着人们价值取向的基本问题。义利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生产、交换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以新的科技伦理精神丰富一定时代伦理道德的内容,以新的科技手段推动伦理道德建设,对伦理道德的进步产生积极效应;也可能引发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导致伦理道德的败坏,产生负面效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以正确的伦理道德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要科学认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同时赋予科学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伦理道德视野。  相似文献   

9.
<正>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道德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生活不可能脱离社会价值判断和避开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沪教版《经济常识》教材,通过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活动的教学,将在社会经济交往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原理融于学习内容中,在传授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伦理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呼唤伦理道德,而经济伦理又是伦理道德中最具根本性的一环。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经济伦理这一新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基本规律,以及经济伦理与经济学、伦理学的关系。指出研究经济伦理是道德复归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构建经济伦理要批评与表扬并重,应利用行政手段建立制约机制,进而提高各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不能说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伦理秩序直接影响社会和谐。构建合理的伦理秩序无疑是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诉求。化解社会转型中的各种伦理无序和道德悖论,一方面要正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支撑,给伦理秩序以合理的制度与规则安排;通过道德调整和道德教育的途径,维系伦理秩序,提升伦理秩序水平,最终走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体现自由、平等、民主、公正伦理精神的一种制度。当前由于宗族势力的根深蒂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低,社会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村民自治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优越性。我们要从村民自治的伦理精神制度化、村民自治伦理精神内化为村民的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道德文明环境三个方面加强村民自治政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如何,决定着德育的功效与成败。因此,21世纪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全面、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信息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社交公关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咨询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社保腐败案件频发,并呈现出涉及范围广、形式复杂多样、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伦理道德丧失滋生腐败、社会风气败坏助长腐败、体制机制缺陷诱致腐败、管理漏洞繁多催化腐败、法制薄弱无力遏制腐败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和道德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慈子孝、兄爱弟悌的家庭责任伦理;修己安人、仁者爱人的人际责任伦理;重义济世、敬业乐群的职业责任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伦理;民胞物与、爱惜万物的环境责任伦理等责任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思想,强化责任伦理意识,这实际上是修整人的心灵秩序,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精神,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精神支撑和责任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其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处理好底线伦理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其与道德结构、文化生态以及政治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与伦理的融合是管理学的重要发展,也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小分支,也历经了伦理学的渗透和整合。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管理思想变革,也是其发展趋势。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伦理融合的基本途径:一是以更高的社会道德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引领工作;二是全面领会管理与伦理二者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三是重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伦理管理的作用;四是立足高校内部环境建设,促进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