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力求把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到艺术课程中,其价值不仅体现为儿童的生存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艺术课程通过关注儿童的人文精神需求,唤醒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以及塑造儿童完整精神人格等方面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儿童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已成为学前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民族传统文化中选择最能与儿童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文化样式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民间工艺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既体现着"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深厚内涵,又具有造型古朴、色彩鲜明等显性物化特征。以恰当方式将民间工艺引入幼儿园课程,不但能给予儿童传统文化的精神陶冶,也为儿童的实际操作、思维训练提供物质支撑,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因此,民间工艺是使幼儿园课程得以有效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双重价值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目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龙狮课程活动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运用民族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美育渗透更是大有作为。本文以"龙狮课程活动"为例,利用传统龙狮活动的课程再造,对初中学生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认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方面作了探索,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能更有效地促进艺术教育和美育活动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7.
构建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是儿童发展、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诉求.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社会发展价值有如下内涵:追求文化公平,向往社会公正;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勇于创新,丰富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族舞蹈文化以其特有的美感和艺术魅力绽放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丛林之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习俗、价值和思维,是一种极尽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艺术教育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力图培养出新时代下民间族舞蹈文化的接班人。民间舞蹈依托于民族舞蹈文化而生,新时期下我们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探索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路径和创新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旨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的价值包括环境价值与个体价值两部分,儿童发展价值是个体价值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具体表现为:明确文化归属,促进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各族儿童的文化包容意识,发展多样性思维能力;体验生活乐趣,感受生命的意义;寓教于乐,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亲善和睦,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感受生存智慧,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必须用精致的艺术教育形式给学生以教益和向上的力量;要鼓励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激发时代精神,做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培养创新精神,以多元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高校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俐 《考试周刊》2007,(46):156-157
本文作者从玩具传递民族文化功能的缺失,玩具教育功能的曲解,玩具精神培育的弱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玩具价值的冲击,指出传统玩具是民族精神和感情的重要载体,是普通老百姓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民间传统玩具的价值,有选择地制作传统玩具供儿童玩赏,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儿童的游戏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涵盖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儿童、感受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3.
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基地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江苏省苏州市第六中学)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全面梳理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师资特长和办学宗旨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得天独厚的古建资源(许乃钊故居)、苏州古典园林以及吴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文化艺术课程基地。学校"苏州园林文化艺术课程"的有效推进,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究本土文化,实践创新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精神,提升师生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师生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意味着美术课程内容应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师可积极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山海经》是古人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审美思维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和各式山精海怪的神奇形象描述,极具人文价值与美学价值。这无疑是值得开发成美术课程资源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5.
促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早期建构,激活这一特定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必要且急迫。基于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精神成长文化空间的原生态文化属性,可以从中华民族身份认知、中华民族情感和中华民族性行为三个维度规定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多重价值:一是实现儿童由原生民族身份认知向中华民族身份认知的超越;二是促成儿童感性化的原生民族情感向中华民族情感的提升;三是形塑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的中华民族性行为精神特质。培育民族地区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依赖有效路径。第一,优化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场域;第二,拓展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文化空间;第三,揭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一致性,突破儿童原生民族性行为与中华民族性行为贯通的瓶颈;第四,优化儿童游戏的内容,促成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  相似文献   

16.
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既需要把握民间美术资源的"民间"特性,又需要注重与儿童身心发展认识规律相结合,同时还应有助于对原有美术课程所培养的技能与理解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有效情境教学中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逐渐体认民族艺术的价值,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7.
建立融合课程的一个渠道是创建融合性校本特色课程。兴文县香山民族中学展开学校文化主题统领的特色课程建构,即在“融生”文化主题统领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融合创生了书院课程、民族课程、劳美课程、研学课程等四大融合性特色课程。每类特色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书院课程指向书院文化培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民族课程重在以民族文化铸造精神之魂;劳美课程重在融合启智;研学课程重在知行合一润泽心灵。这些课程既有多种资源的融合,也有五育元素与价值的融合生长。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价值.广西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但是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鲜见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不仅具有其审美功能,而且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同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同步前行,并折射出新的时代、新的民族生活的矛盾和走向。文章从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这四个方面勾勒了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的现状:通过作品分析,指出民族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它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和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民族儿童小说是最有光彩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着先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和弘扬国学范畴的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大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