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一个设计完善的课程计划只有通过成功的实施才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当前的课程实施存在着对课程计划机械忠实和随意解读两种错误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在忠实于课程计划及其所蕴涵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理解与选择,并展开个性化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2.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课程“相遇”——论课程潜能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共同参与着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这样教学就不仅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大量文本进入教科书,但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科书在课程实施中主要有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两个运作渠道,师、本(教科书)、生互动是教科书发挥教化作用的主要运作机制。从师-本-生互动角度看,教科书的际遇主要有三种情况:教师忠实于教科书施教、超越和误用教科书施教。从生-本互动角度看,教科书的际遇也有三种情况:有效解读下的认同、有效解读下的抗拒、偏离性解读带来的信息传递虚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课程论的角度将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实施区分为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参与制定取向,并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阐述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要素.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率.形成对文本解读效率影响因素的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文本解读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把握实施课程的关键所在.影响文本解读的因素有:课程文本自身的特征、课程文本解读中的读者、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交流渠道的畅通程度和课程文本解读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改变了教师仅仅把课程当做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阐述者和文本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不再是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  相似文献   

10.
1.从预成性课程实施转向生成性课程实施任何类型的课程,都涉及课程的实施问题,只不过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而言,课程实施的意义不一样。对于预成性课程(如学科课程)而言,课程的实施主要是忠实地执行预定课程计划、传授被规定教材内容的过程,教师只是扮演一个预定课程计划或方案的执行者、被规定教材的传递者的角色,学生只是扮演预定课程知识的吸收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而对于生成性课程(活动课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立足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认识到课程不再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教学也不再是忠实实施课程计划,而是创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是数学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理论界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论点。例如,关于教科书为谁编——走向生本的学材论;关于教科书在教学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范例论;关于教科书怎么编的问题上,则有对话文本论和理科教科书应进行科学本质文本话语重建论。从中学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现实看,这些论点对优化教科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宜机械地照搬。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文本有双重意义结构,一是语言文字表面的意义世界,它是有目的的、预先设计好的内容,也是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实施的,是典型的显性课程;二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世界,它内隐和镶嵌在文本之中,但其"意"却在文本之外,它是教科书显性文本背后的隐性课程,通常借助于隐喻来产生"意义",隐性课程就是一个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意义场".这要求我们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把关注的焦点从教科书语言转向教科书话语.  相似文献   

15.
"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过来的术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文本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如果教学过程只是"忠实"地传递文本的过程,课程便为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而教学也将变得死板、沉闷和窒息。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解读对话的过程。因此,"求活"是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学文本指的是作为教学使用的篇幅不长的单篇作品,包括课前导读、文章和课后问题等。教学文本的主体部分是文章,文章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是学习目标的体现。当前,很多教师误把教学文本解读单一地理解为文章解读,忽视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凭个人阅读经验和兴趣随意解读,忽视了教学文本的目标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玉兵 《考试周刊》2010,(46):38-38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关系的不同认识上。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忠实取向”占主导地位。该取向认为,“课程变革就像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变革方案所需要的新的行为和新的组织模式,教师乃至整个学校体系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变革。”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预定模式的径直实现过程,不如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2,(Z2):108-109
课程计划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先制定的课程计划,由于多样的学生、变化的学校环境等原因,课程计划在实施中总会面临新的情况。同时,学校的课程计划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民乐学校实践下来的体会是,课程计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纲领。而每一轮课程计划更新的依据,是基于解决上一轮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学校在对课程计划进行更新,以及分析上一轮课程计划实施当中存在的问题时,往往是在主观愿望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的,而较少真正地去详细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学校对课程计划的更新和完善,不是基于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一根指挥棒,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它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科书教’,能够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