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机能、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而体育锻炼动机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动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通过分析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内涵及关系,探究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提出强化学生的外部调节与内摄调节、强化学生的认同调节与内部调节等策略,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锻炼是一项具有广泛基础的社会性活动,是一种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应树立终身的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以及习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云南农业大学女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及习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云南农业大学女大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良好体育活动氛围提供合理化意见。  相似文献   

3.
齐爱丽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2):105-1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毕节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太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程度不够广泛,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段集中在下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在学校运动场馆和学校内空地,以球类项目为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为增强体质,影响因素主要是体育锻炼氛围差、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场地不足.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形式是与同学或朋友一起活动.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内开展得不广泛.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既要考虑教学原则、方法手段,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所以很多体育教学措施往在同时兼有培养和激发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动机、兴趣的作用。一、教师经常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旗 《教育与职业》2006,(30):185-187
当前,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健美减肥和考试达标。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频度低、强度小,体育项目选择单一,以考试项目为主。文章提出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心理因素、学习负担重和客观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孙海波 《考试周刊》2007,(31):122-123
随着基础体育教育受到重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得到了有效提高,青少年参加运动兴趣高,体育锻炼的气氛也日益提高。在我国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心理指导方面较为落后,尤其是体育运动动机挫折方面。对造成体育动机挫折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避免青少年对运动失去兴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泉州师院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对体育运动项目兴趣爱好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高师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对如何更好的调动高师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女大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了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学生来说,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获得多方面的心理效应。目前,虽然长期体育运动的健康效应已被证实,但其中的心理过程和中介机制还不清楚,尤其对于中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为了深入掌握青少年体育活动规律,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性,从心理学角度开展对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研究,探讨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课外体育活动工程管理模式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 ,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人的需要引起动机 ,动机又支配人的行为 ,行为又导向人的行动目标。因此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转换而获得和发展 (如图 1)。  二、优化课外体育活动工程的操作模式1.体育俱乐部模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由于体育俱乐部练习完全是学生自觉自愿参加 ,学生对该俱乐部的练习有较明确的认识和较高的期望。在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要素 :一是教练员要素。要求俱乐部教练有较高的专…  相似文献   

11.
动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的强弱、持久与否会直接影响体育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和策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福建省六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增进身心健康;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并不理想,只偶尔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占调查者的四分之一多,大学生最常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球类项目;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缺少;大学生最需要提高的体育能力是科学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07,(5X):13-13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2007年4月26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于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就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安徽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解决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各种因素,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依据,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使“阳光体育运动”这项国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促进亿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锻炼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时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上好体育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选择项目与动机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改革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生理需要的驱动,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外在的动机和内在动机,还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并讨论了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需要进一步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中专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3):119-12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梅州市12所中专院校的561名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中专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明确、动机正确,态度积极肯定,大多数中专学生参加课外锻炼,参加项目广泛。但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高,频率不够、时间短、运动强度不合理;运动场馆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和体育群体活动少是影响中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是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锻炼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开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国家教委提出的每个学员每天必须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98年5月在对南阳十几所中专校的检查工作中,就中专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中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为改革和落实中专生体育活动的措施提供依据。一、范围对南阳市十五所中专校的一年级学生(每个学校抽出两个教学班)共1568人进行直接谈话、口头提问、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率为95%。二、结果分析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调查结果来看,(1)情绪体验引起动机的占17.7%。此类学生多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通过参加有组织或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