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新趋势,实现自我的产业升级,并在世界制造产业链上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世界经济是以贸易、生产、金融、投资乃至经济政策、体制走向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这一进程中最具活力的现象。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以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状况为基础的。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从而使国际分工越来越以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为其显著特点。这种趋势要求突破民族和国家的种种障碍和界限,要求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和各种商品的自由流动。因而在局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邻国之间产生了区域经济集团。 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加促发展的重要因素。自1990年“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已成定局,而且多极之间的经济矛盾已上升到主要地位。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态势,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就成为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考察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世界经济正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分离趋势,科技的进步和发明使自然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禀赋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大大下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导致的需求结构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机会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少。世界市场逐渐分化为两部分:处于主导地位、按知识相对优势进行水平分工的发达国家市场和被排斥于世界经济循环之外的落后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国漫长海岸线南端的一个几乎看不见的、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地,现在却发展成为内接中国腹地,外连五洲四洋,万商云集的国际大都会,是国际公认的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轻工业制造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无怪乎世人誉之为“东方之珠”.由于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了如此显赫的地位,它的活动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一个都市的范围,而带有了更广泛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功能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多中心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的区域空间结构,在经济全球化与新劳动分工的影响下正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与全新的功能多中心指数综合分析判断本区域功能多中心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极化-扩散效应的演算进一步验证前述结果的科学性.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以核心城市为动力源,联合其他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结构呈现出很强的等级规模分布,区域城镇体系十分完整,具备向功能多中心发展的基本条件;长三角地区功能多中心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多来自区域高端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后者则来自区域中低端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  相似文献   

7.
产业空间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空间地域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合理的产业空间分工有利于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区域竞争力,等等。本文基于国内外产业空间分工研究方法综述,选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等多种方法组合,以江苏沿江开发区为样本,利用沿江开发区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对沿江开发区制造业总分工和重点行业分工进行剖析。并运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产业集群等理论,结合开发区类型分类进一步分析产业同构的内在原因。基本结论为:江苏沿江开发区特色初显,整体分工明显;电子信息、冶金等产业分工明显,而化工、机械和纺织等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其中化工、机械产业同构主要由于沿江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相似,而纺织产业同构主要由于江苏沿江地区是传统的纺织业基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惯性。同时,沿江地区还存在化工产业布局较为零散,机械、冶金等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江苏沿江地区产业合理化分工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而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也是尤为重要的。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面对国际的新形势,从国情出发,审时度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实际发展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国际政治的多元化,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从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发展理论的创新,反映了邓小平时刻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产业正从各国经济的边缘向中心内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陇东南毗邻陕西,四川等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陇东南应充分运用其经济发展的边缘效应,按照市场动作的规律,将战略发展的基本思路安排到关中经济圈和陕甘川毗邻经济圈之内,摒弃行政区域的限制,以经济区域的协作与分工来组织和规划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混合经济的新阶段,表现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家庭、企业、政府相互补充的职能分工;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并举的市场结构。分析并掌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为政府调节经济、干预市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以苏南地区为例,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从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两方面探析地方体育产业的升级机制,分别提出了基于创新驱动的体育用品业升级机制和基于多业态集聚的体育服务产业升级机制,并指出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优化资源在产业内部配置、增加企业整体实力是实现体育产业升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系列大型交道设施项目的推进,给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量,将使区域生产力配置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上海大都市圈周边和环太湖地区,必须加快产业组织和结构布局的调整,加强从制造、物流到贸易、金融的分工协作和对接联动。特别是应在经济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跨越行政分割,发展企业联盟,完善市场网络,从而逐步走向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适应双循环格局为逻辑基点,探究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向。研究认为,双循环格局是基于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所倡导的科技创新、促进消费、高水平开发将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照双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存在内循环供给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外循环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调结构、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和强互动等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磊 《职大学报》2006,(4):28-32
在WTO自由贸易体制下,形式多样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因此,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成为近年来南北贸易的争论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国际劳工标准的本体论、发展论和应对论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全面阐述,着重提出尽管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不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发达国家的积极推动下,这是大势所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在据理力争的同时积极应对,在未来的WTO新规则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自身劳动成本优势,在国际性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扩张。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成本优势的相对减弱等因素,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据此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通过向国内外进行产业转移,继续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在一些地区发挥产业区域聚集的竞争优势;优胜劣汰,促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新拐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正在步入自己的黄金发展阶段。当前,全球形势发生了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社会发展综合化等新的变化,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基本解决了自身生存问题之后,又面临着与新的国际社会关系的良性循环及持续发展的一些新任务。正视并力争完成这些任务将有助于确立奥林匹克运动在体育历史文化的流程中、在国际社会生存的空间里、在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里的更高地位,从而拓展与延伸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奥林匹克态势与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秩序体系的系统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秩序体系是一个在世界政治的基础上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型的自组织系统,其形成往往是在主体、客体、目标、手段等诸系统交互"合力"作用下的历史演进形态。世界秩序系统在内部与外界的双重作用下,通过自组织的活动,由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发展到无序失衡,再到相对的稳定有序,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现了世界秩序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这种辩证发展的过程就是世界秩序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