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文学观与文学为人生和艺术的文学现有很大差别,他更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同时,他又是个有很强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品中融入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这使他的作品介于严肃和通俗之间,形成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张恨水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张恨水的生活追求中充满着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婚姻理想.这一理想又因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传统社会在时代精神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发展.作为一名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才子佳人理想自然地体现在他笔下的才子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才子佳人小说风格中.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大家.其小说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表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中国都市风貌.这种特定的小说题材,不仅形成了张恨水小说的创作个性--长处与短处并存,而且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相似文献   

8.
徽文化在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众多饱含文化渊源的负载词。这些特色词汇的翻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语读者对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着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笔者对《典藏徽州》一书中涉及到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语言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的翻译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各类徽文化负载词的优化翻译策略,助力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是我国三大地方传统文化之一,为了有效宣传和弘扬徽州传统文化,安徽省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学术界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徽文化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详细说明了徽文化对外宣传的所采取的措施和途径。进而基于语料库,对徽文化海外影响力展开了实证调查研究,经调查研究得知,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徽文化在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在徽文化的不同要素中,黄山旅游以及徽派建筑的整体影响力最强,而在徽州宗教体制、徽州戏剧等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其影响力还需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
五代宋初的文人郭忠恕,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由入仕到归隐,直至专注于绘画,书法及古文字研究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失志佯狂,放浪玩世的个性。面对朝代的更替,他忠于前朝,又违心的立身于新朝,这种难以化解的情结,铸成了他人生的悲剧,也体现了古代文人难以超越的一种文化怪圈。  相似文献   

11.
编纂一部全面详实的《张恨水年谱》,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必需。《张恨水年谱》的编纂在于创新,力求突破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丰富的第一手客观史料为依托,审慎考订,图文并茂,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激活谱主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至1949年10月这三十年间产生的中国新文学名著的版本叙述方面,最为混乱不清的莫过于张恨水的《八十一梦》。即便在作品问世已逾七十年的后的今天的版本实况仍不为人全知。  相似文献   

13.
自夏后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有仍氏地便成了“所封国”。当太康失国后,生于外祖父有仍氏的少康中兴后,便“赐”其名“任国”。当夏桀面临亡国之时,还想借“有仍氏会”以保国。可见,史书把东夷族的“任国”,称之为“夏后氏之任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掼牛”兼具穆斯林文化和嘉兴地域文化特征。这一遗产的形成、传承和发展创新,体现了回族的民风民俗与人文情怀,以及南迁回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韩海华对“掼牛”的现代化创新与文化解密,以及官方和民间对“掼牛”项目的关注,推动了“掼牛”运动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泛槎图》是成书于道光年间的一部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清代画家张宝的游历人生。他在纪游过程中亲绘各地著名景观103处,并请名流文士和王公巨卿题咏,后又经张太占、刘文楷刊刻成集。考察其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后发现,《泛槎图》的图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图文之间的互相启发,张宝在纪游过程中不断修正叙事策略,最终在纪游路线上建构出一种宏大的龙脉景观,成为理解明清文人画家思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完整的性别关系应包括女性之间的关系、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而对女性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即使是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往往忽视或回避女性之间的“相煎”关系,而强调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关系。本文以女性关系为研究视角,由张爱玲人生的“传奇”进入其作品“传奇”的解读。试图探讨张爱玲笔下的矛盾冲突主题——“女性相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农学家。他深刻批评明末王学的流弊,大力倡导程朱理学,是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研究他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明末清初社会思想的变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履祥一生著作非常丰富,凡各种诗文约有440篇,体例有骚、诗、书札、序、记、题跋、铭、杂记、读书笔记、传记、说、论、见闻等。对张履祥著作的编撰、刊行进行详细的考察,无疑有助于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帮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它不仅成就了无数的商人,同时也在商人们最辉煌的时候将他们家乡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中国’自古就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徽商作为商帮中璀璨的明珠,在商帮文化的文艺传播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舍、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作品的解析,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武侠退隐”现象进行了研究;作家对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有了不同的认识与反思;这一现象可以区分为文化反思、政治驱动以及历史解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