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记者的名字,是属于自己的,又是属于媒体的,而归根到底是属于受众的。当年,一位老记者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过一句话:当记者最大的悲哀就是今天写不过昨天。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易碎品。报纸读者关注的是新闻,而很少有人在意新闻是谁写的。但记者对自己写的东西,犹如自己生的孩子,是非常偏爱的。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记录新闻的人;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信息的传播”;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层意义上看,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 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51年,记者们用 文字、用声音、用图像,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前进的每一个 步伐。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宣告新 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 志“大阅兵”,到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同志检阅三军 将士和五十万群众游行;从1949年春…  相似文献   

3.
新闻姓“新”,时间上的及时、迅速、快,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应该充满“今天”二字,记者则是“今天”新闻的跟踪者、追逐者、报导者。“今天”的新闻,到了“明天”,就变成“昨天”的历史,回忆考证“昨天”那是历史学家的事。可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新闻每时每刻生生不息,所有新闻  相似文献   

4.
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没有发现能力,新闻活动就无从谈起,在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强化记者基本功,丰富新闻源,成为媒体赢得新闻竞争的基石。笔者从新闻线索的特点、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发现新闻线索的前提入手,阐述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和记者应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新闻敏感,即记者的"新闻眼"、"新闻耳"、"新闻鼻"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许多记者在熟知概念或者说经验之后,仍觉得茫然、做起来仍不那么得心应手呢?笔者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来自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刘少文 《新闻传播》2007,(11):28-29
“新闻是今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一意义上说,记者是一群活在历史事件中的人——他们常常既是目击者、见证人,又是参与者、构建者,同时还是前瞻者、预言家。  相似文献   

7.
钱阳 《新闻世界》2014,(11):104-105
新闻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涌现促使我国目前的新闻传媒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但是在今天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与这一繁荣局面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新闻记者职业伦理的缺位与不完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笔者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记者职业伦理观生成与演变的代表性梳理和研究,来挖掘出散落在历史中的报人风骨,纵向展示民国记者职业伦理观的发展路径,以期对当前新闻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章炜 《新闻世界》2012,(4):19-20
在"新闻战"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愈演愈烈,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对于记者来说,在"同质"新闻中寻求"另类"表达也许是让"二手新闻"活起来的重要方式。笔者对"二手新闻"的"另类"表达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9.
何志武 《新闻界》2003,(1):14-15
新闻依记者而兴,记者因新闻而名。记者塑造了新闻,新闻又塑造了记者。如何利用新闻岗位加速记者成才并延长优秀记者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寿命,一直是新闻媒体苦苦探求的课题———一个涉及在新闻队伍内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新课题。这一课题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竞争的质量及成功与否,因为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一个严峻的现实:成熟记者纷纷“淡出”采访一线刚办了才几年的新兴报纸绝大多数记者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自不待言,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机关报记者队伍年轻化速度也越来越惊人。据笔者调查,在许多报社,…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改革对记者提出的新课题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记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头。过去,人们认为,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话不错。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真实地记录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向全世界报道了十月革命;中国名记者范长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西北  相似文献   

11.
每个记者,特别年轻记者每天都在苦苦地思索:今天写点儿什么?新闻源在哪里?笔者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一线从事新闻采编业务,获得了颇多体会。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如何发现新闻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来都是一个不平静的港湾,天灾人祸时时刻刻在我们身旁发生。而历史上每发生一次突发事件都与记者、新闻界有关,没有记者们的报道,便没有我们今天谈到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他们写的。 突发事件一般是出人意料、突然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这事实不会重复。突发事件时效性强,记者在事发地点采摄录下的珍贵资料,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3)
这些外国名记者何以令人崇敬?■文/上海·周胜林一、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今天的新闻,也就是明天的历史,记者写的,是时代的史书。记者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历史学家。优秀的新闻记者,总是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写新闻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一个范例,三十...  相似文献   

14.
黄博 《新闻知识》2002,(12):35-36
写独家新闻,在每一个记者心中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职业热望。一个记者一生中如果没有几篇堆称独家的新闻,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记者。但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采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独家新闻线索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独家新闻,并不一定非要有独家线索,同源新闻中照样可以写出独家新闻,关键就看记者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是否有独家发现、独家视角和独家思考。 笔者在一家中央媒体驻地方记者站工作,和当地媒体记者相比,驻站记者的信息相对闭塞,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难度也更大。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在同源新闻中写出与众不同的报道。几年下来也收获不小,尤其是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抓了一些可称为独家的新闻,因些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一、要有独家发现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作为新闻记录者,记者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报道领导多,报道群众少;工作视角  相似文献   

16.
到本期,《中国记者》已经出版整整200期了。她的前身《新闻业务》杂志最后一期的总期数则是157期。前者与后者相续总共为357期。从《新闻业务》到《中国记者》,一脉相承,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宗旨;立足新华社,面向新闻界,以反映和总结交流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新闻理论为己任。无疑,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专业期刊。笔者在新华社的工作经历也正好可以概括为从《新闻业务》到《中国记者》。这里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些历史片断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以具备独到的新闻敏感为重中之重,笔者从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捕捉生活线索、积累文化修养这三个方面着笔,以期提高记者在实践中的修养。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价值是新闻精品的重要内涵。记者要写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作品,首先要具有史学修养。 历史积淀了人类的经验,具备了历史知识的人就意味着已经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他看问题的眼光会史敏锐、更深邃。记者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史学家的风范,他在捕捉新闻信息、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时,就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该新闻的价值,从而为成就一篇新闻精品奠定了基础。 能够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历史知识可以促使记者提高对新闻事实的敏感性。比如历史文物,它是当时人类…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国《泰晤士报》曾给新闻这样下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人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不但有助于今天的人们认识世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