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轻的澳门科技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更加突出因材施教,更加重视全面培养,更加强调教书育人。其成功之路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系:确立培养全人的目标、强化德育养成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和实施国际化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回归教育本原,以培养健全人格、和谐身心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体系。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我国本科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弘扬通识教育理想,建立基于通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培育有教养、有思想、有思维、有能力的“社会的人”、“自我的人”和“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4.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高校通识教育要实施以通识课程改革为“一体”,以“师资力量、管理体制”改革为“双翼”的“一体双翼”改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框架,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东西方文明,通识教育自古便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寻求“通识”与”专业”相统一的现代通识教育成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的一大潮流,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能够促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识教育彰显大学精神,使教育真正为“育人”而非“制器”。  相似文献   

6.
美国、英国是世界通识教育模式的两种代表,通过对其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探究其同与不同,为我国高职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与良好素养合格公民;通识教育是应知与应会的“成人”教育;通识课程设计而非是基础课程的简单删减或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全面知识准备,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要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为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  相似文献   

8.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思想、教育活动“复制化”等倾向显著;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要转变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提升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知识准备。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化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能否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以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不仅是一种教育相关理念,更被看作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识教育更加注重人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识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讲,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制度安排,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类课程,不是一种特殊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改革。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首次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纪宝成校长在会议上作了“加强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的讲话。经作者同意,本刊对讲话略作修改并发表如下,希冀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应该用高等教育的视野进行研究 ;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新专业 ,其专业特征一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二是具有很大的学科综合性 ;相比较而言 ,使用“初等教育”代替“小学教育”作为其专业名称 ,更加科学规范 ,也有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 ;这一专业的培养模式可设计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四个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面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转轨,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实施了通识教育改革。新时期互联网+下与社会各方面联系更加紧密的公安工作,对人民警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中国预备警官的摇篮——公安院校,也必须重视通识教育。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方案,构建具有中国公安特色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公安通识教育理念和本质的授课方式;营造公安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加强新时代公安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投入公安教育改革,逐渐建立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高素质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14.
台湾大学院校通识教育现况:对于评鉴报告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在台湾地区进行的两次“先导计划”和“大学校务评鉴”报告,汇整并讨论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况与相关问题。介绍台湾各大学现行通识教育的现况,并举例说明三种通行的模式: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通识均衡选修模式;核心课程模式。根据评鉴报告,汇整“校务评鉴”与“先导计划”评鉴等关于26所学校的评鉴结果,分类说明从评鉴报告中所看到的不同类组学校的通识教育之优点与缺失,对于缺失,建议实行“核心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注重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拓宽、打通学科基础为重点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师资储备和学生素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思路、新内涵和一些新做法,初步呈现了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弥补“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方面研究不足,在阐述了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及其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具体分析了各个指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3门课程实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情况,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创业通识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亦即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近百年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并指出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采取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的方式以及小班制的讨论课。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所谓哈佛模式的误导,认为我国通识教育的道路应该是在有限的学分时间限制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共同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步。文章最后强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要把从民国以来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作现代整理,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以此逐渐形成我们大学的“核心课程”传统,使中国大学成为中国文明的担纲者。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 ,具有“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通识教育”等本质特征。 2 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建设在共识的课程观的基础上 ,应该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终身学习 ;更加强调个性、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更加强调人文精神、课程的开展性目标及表现性目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探讨 2 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时必须处理好后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关系 ,弄清我国现行课程目标与理想课程目标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