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拉卡托斯与夏平二人分别提出了两种风格迥异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科学史的内外史划分、社会学解释科学的恰当性以及科学史的研究语境等三个方面。我们认为,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超越了拉卡托斯,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学编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编史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阐述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应用,它是拉卡托斯的三大学术成就之一,作者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内史与外史的划分及其相关性、科学史研究的检验标准等三方面介绍了拉卡托斯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并做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促进科学史的发展,加强对科学编史学的探索是必要的。库恩引入范式的概念说明了科学的革命发展模式,其科学发展理论为科学编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外史研究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真正受到重视和发展。历史发展证明,仅有内史或是外史都不利于我们真正了解科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只有内外史的结合才会有助于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才会有助于我们对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在科学编史学层面上具有如下一般共性:均以建构主义科学观作为编史基础和前提;均采取批判编史学的立场,对关于科学“内部史”与“外部史”的区分、辉格式的编史原则及“进步主义”科学史观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5.
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的提出对促进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认识论解释学有关文本的观点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对后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史研究在科学史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生物学史研究对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史及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计量方法所起的作用,进而指出了生物学史研究的意义,强调对生物学史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科学史方面相关的作品开始不断增多,然而质量却不断遭受批判,研究重心主要在一阶的科学史研究上。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以阿伽西为代表对波义耳案例的科学史研究,并对比其他科学史家笔下的波义耳研究,立足于科学编史学的维度来探讨科学史重建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不同的科学史作品都是对科学历史的某个侧面进行描述,都是“真实”历史的某种简化、某种单一化,只强调突出某个侧面。只有意识到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哲学为科学史服务,从而带来对科学史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科学史家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础和相关工作后,分析他从科学思想史进路和实证主义编史学进路于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而说明西方科学史研究理论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恩作为著名的科学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科学史研究主题体现在人物研究、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科学编目研究、科学编史学研究等方面,体现了在研究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科学争论与科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科学争论之于科学史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实证论的、社会结构论的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三种争论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SSK争论分析对科学编史学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冲击。文章从争论分析的视角,对科学史的辉格解释、内史-外史之辩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指出科学史研究所能面对的“历史实在”,实际上是一种“语境实在”,SSK及其争论分析方法,正体现了一批科学史家把握此实在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纲领的提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佩 《科学学研究》2019,37(2):212-218
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是大会上首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尤其是鲍里斯·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探讨牛顿的科学工作与时代的社会经济语境之间的关联,与当时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苏联人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释科学史上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存在教条化、庸俗化等问题,在大会上并未取得期待的交流效果。但他们的科学编史学方法在会后持续发酵,在史学界的猛烈批判和科学家们的盲目推崇中不断引发争论,最终为科学编史学的社会文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Science historian Ronald Numbers once remarked that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historians of science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Thomas Kuhn and Stephen Jay Gould. All historians are deeply familiar with Kuhn's work and influence, and most know of the remarkable impact Gould has had on evolutionary theory through both his professional and popular works.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pth, scope, and importance of Gould's r?le as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and his use of popular science exposition to reinforce old knowledge and generate new.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tensive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Gould's 22 books, 101 book reviews, 479 scientific papers, and 300 Natural History essays, in terms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Evolutionary Theory,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Natural History, Paleontology/Geology, Social Science/Commentary), and thematic dichotomies (Theory-Data, Time's Arrow-Time's Cycle, Adaptationism- Nonadaptationalism, Punctuationism-Gradualism, Contingency-Necessity).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and themata, how Gould has use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o reinforce his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vice versa), and how his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influenced both his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his historiography. That philosophy can best be summed up in a quotation from Charles Darwin, frequently cited by Gould: 'All observation must be for or against some view if it is to be of any service'. Gould followed Darwin's advice throughout his career, including his extensive writings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相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作为人类学核心思想之一的“地方性知识”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的科学史研究案例,探讨地方性知识的研究给科学史研究带来的变化以及编史学意义,并分析了由于此概念的引进而带来的有关文化相对主义的说法。作者认为,带有文化相对主义特征的引进“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是对多元的历史的承认和尊重,是对其他民族和智力方式之合法性的认同,也更加有益于科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指出传统科学编史思想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概括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归纳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研究意义,认为只有在语境论的基底上,科学史学的研究才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方以智“函雅故,通古今”和“尊疑”、“求实”的科学史治学特点。对其科学哲学思想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帮助,而且他还能以自己提出的科学哲学思想来指导科学研究及科学史工作。这一案例对启发科学史学与科学哲学互动的本土化探索以及促进和加强这两门学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意象作为一种心理图像,在科学创造和科学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文章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对科学意象的研究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科学意象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介了科学意象的个体心理差异性研究以及科学活动中科学意象的心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孕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研究主题体系,其众多的研究主题可以按照对象维、属性维、分域维进行切分和归类。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管理学裂变出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两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在知识管理研究、创新管理研究基础上建立的知识管理学、创新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仍同科学技术管理学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多边缘综合性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8.
Historians of science have tended to focus exclusively on scale in investigations of largescale research, perhaps because it has been easy to assume that comprehending a phenomenon dubbed "Big Science" hinges on an understanding of bigness. A close look at 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s Bevalac, a medium-scale "mezzo science" project formed by uniting two preexisting machines--the modest SuperHILAC and the grand Bevatron--shows what can be gained by overcoming this preoccupation with bigness. The Bevalac story reveals how interconnections, connections, and disconnections ultimatel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kind of science that transformed the landscape of large-scale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ant lessons in historiography also emerge: the value of framing discussions in terms of networks, the necessity of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refining methodolog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voiding the rhetoric of participants and instead finding words to tell our own st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