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报道,是媒体对包括慈善新闻在内的,关于救助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媒体参与公益报道,是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我国媒体历来非常重视公益报道,也有不少优良的传统,如媒体主持募捐、刊登公益广告、关注弱势群体等.媒体参与公益报道,倡导积极向上的公益理念,有助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完善与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媒体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经济,偏重经济效益,及公民的公益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当下我国媒体的公益报道在报道理念、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困惑,使其在担当媒体公益责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乃至造成对公益事业的某种伤害或“妖魔化”.对此,本文作些初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报道为切入点,研究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的表达诉求,探究媒体与弱势群体的内在关联,反思媒体对弱势群体不恰当的报道方式,指出媒体力量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上的责任,为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供参考,为妥善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现状为弱势群体报道的地位日益突出,报道领域空前扩大,报道方式呈多样化态势,以及报道数量和层次的有限性;媒体热衷于对弱势群体报道的主要原因为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新闻资源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媒体也要谨防"弱势陷阱"。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实践中,媒体要时刻警惕对弱势者的冷漠和忽视。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  相似文献   

6.
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以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象。但是,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存在伪人文关怀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表面化、表现形式煽情化、报道姿态俯视化和报道倾向歧视化等方面。究其成因,伪人文关怀的产生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媒体自身因素、利益导向冲突等有关,应从强化人文取向、彰显社会公器的人文本色和恪守深度报道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报道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都市类媒体还是党报党台,近年来都先后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力度,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注。新闻媒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让弱势群体及时了解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也可以使更多的社会群体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稚  孙茜 《东南传播》2013,(12):57-58
灾害带给人们深重灾难,对灾害的报道不仅需要对灾害本身进行报道,还要对灾害引起的各类事件进行报道.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需要及时、迅速地到达现场;真实、客观地进行事件报道;监督社会救助过程以及充当公众情绪“减压阀”的功能等.社会责任的担当,让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树立.  相似文献   

10.
李剑 《新闻实践》2009,(7):67-67
服务性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笔者作为跑农口的新闻工作者,觉得如何做好服务性的农业报道.很有讲究.十分重要.因为农业报道的着眼点是农民,主要受众也应该是农民,而农民恰恰是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扶助弱势群体渐已成为一种值得倡扬的社会风气.而新闻援助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大众传媒人文关怀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媒体越来越成为困难群体选择获取帮助的重要途径.面对这些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无论是徘徊在生命边缘的重症患者,还是面临生活困境的普通职工,媒体的报道都可以给予极大的人文关怀或生活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传播的改革紧锣密鼓,媒体观念由传播者本位回归到受众本位。弱势群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当今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报道,首先就得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3.
崔均鹏 《青年记者》2013,(24):15-16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传递的理应是正能量,但是这些年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产生负能量的也不少,值得媒体人反思。一就媒体的属性而言,公益性无疑是它的重要属性之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媒体不遗余力要做的事情,仅就笔者所在的郑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郑州大民生》而言,关注弱势群体的新闻每天都有。媒体关注弱势群体的成功例子不胜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桂渝芳 《今传媒》2014,(1):127-128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访贫问苦、扶危济困,是我们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如何把此类报道写得生动感人,让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得以大力弘扬,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发现,在有些报道中,常常会过多地考虑捐助者的拳拳爱心,而往往会忽略弱势群体的感受,有意无意间伤害了弱势群体的自尊心,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侵犯公民隐私权,使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赖文忠 《青年记者》2008,(14):69-70
近年来,寻亲类报道成为各媒体关注的焦点.寻亲报道的内容看似是单纯的个人遭遇,但事实上大部分都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焦点问题.通过媒体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把聚焦的对象对准那些处于弱势而又急需帮助的寻亲百姓,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新闻媒体践行"三贴近",护助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呼唤人间真情,凝聚社会大众力量,共同帮助弱者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舆论工具,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媒体要在依托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笔者着重论述创新电视报道形式,以立体报道为主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基层媒体而言,更是引导舆论导向、传递民众心声的重要途径。由于媒体所具备的社会公信力决定了在民生关注、社会救助方面的特殊价值,在社会救助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关注弱势群体、传播社会正能量,才能充分体现出基层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周围因素的制约,基层媒体在开展社会救助报道中仍有不少困难存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提高互联网环境下基层媒体开展社会救助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刘悦淼  李昱璇 《传媒》2021,(10):44-45
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主流媒体参与脱贫攻坚、助力脱贫攻坚是其责任所在.为了更好地剖析主流媒体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和担当,本文以《人民日报》扶贫报道为例,对其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式做了系统分析.人民日报社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反映脱贫攻坚政策效果;开展媒体进乡村活动,记录乡土的脱贫巨变;云上聚焦脱贫攻坚,打通信息传播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