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它关联到文艺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与文艺的特征问题,紧密相关。鲁迅一贯强调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并曾论及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进步的和革命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文学活动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滋养,对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以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为其理论基础的,其中,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革命的能动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因此,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一)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文艺本质的重大问题,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能够帮助文艺理论科学地完整地解决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阐述了文艺与生活的五个方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较为集中地阐述了毛泽东的文艺观。《讲话》以文艺应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其中涉及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斗争与团结之间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研读《讲话》,对于积极应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源泉问题,是文艺研究和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解放区当时文艺队伍的现状和文艺创作倾向,在《讲话》中提出了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论断,正确地回答了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问题,拨开了笼照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迷雾。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时还正确地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作家深入生活与改造世界观等问题,从而大大促进和繁荣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大大推动了现代文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思想史上,对于典型问题的看法是与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看法相联系的,而如何看待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唯物主义文艺思想与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分界线。高尔基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来认识文艺和生活的关系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典型理论。因此,探讨高尔基的典型理论,就有必要首先对高尔基有关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论述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讲话》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文艺问题,系统深入地阐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指出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文艺应当高于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重温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有助于澄清近年来流行的一些糊涂观念,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体现出中共早期文艺理念的路径依赖。中共早期文艺理论工作者和领导者从文艺与革命、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等命题,构建了涉及作家论、创作论和作品论的体系完整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其后中共文艺理论、文艺政策乃至中国的文艺生态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 创作方法作为一种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原则,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解决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自古以来,一些有成就的作家,都在总结自己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肯定了文艺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模仿”(亚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一个复合系统,总是在与他物的关系中,特别是与之直接对立的事物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与资本主义文艺及封建主义文艺的对立之中。它是由社会主义者为了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创作的文艺。它的本质首先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社会主义文艺是最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文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不是哲学体系的表演,也不是思想观点的形象化妆。但以什么观点作指导,来反映生活是大有不同的。这里首先有个真实性问题。文艺有三大类型,写实型、表意型、形巧型。真实…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为大众设想”,毕生致力于文艺的“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并在创作实践上显示了实绩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整风之后,最早地实践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而且以其创作实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多少年来,他在创作实践中,对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继承与革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从而为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光辉的范例,为革命文艺的成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赵树理的小说,是民族化、群众化的内容和民族化、群众化的形式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特色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多种因素之中。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拟另作探讨;本文仅就其艺术结构、描写手法、语言风格方面的特色作一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社会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一对基本范畴。关于二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高于普通生活。在音乐创作中同样体现了二者这最基本的关系,笔者将结合音乐创作实际简要分析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带着明确的功利性诞生和繁衍的.“文艺”冠以“社会主义”,其功利性就更毋庸置疑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一切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据说是“新崛起的美学原则”,在文艺的功利性和由此而派生的文艺表现什么、怎样表现等问题上,表现出一种“对权威和传统挑战甚至亵渎的勇气”,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文艺根本原则背道而驰的艺术主张,还博得了一些人的叫好,这就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发点议论了.  相似文献   

15.
文艺,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大事,越是社会发达、进步,越离不开文化生活。文艺的现状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民族的素质。本文就当前文艺问题谈一点看法,就教于文艺界方家。 一、文艺——人民,永恒的主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新形式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所说的工农兵,他曾具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命题不是最佳概括。文艺不是泛泛地以社会生活为“唯一源泉”,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作家主观世界为“两个源泉”,也不是以创作主体为“直接源泉”和以社会生活为“最后源泉”,而应是以创作主体艺术生产实践为源泉。社会生活并不能离开创作主体自在地无条件地成为文艺源泉,只有当创作主体在艺术生产实践中同其建立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化关系时,相对于主体来说,它才构成文艺源泉的对象因素  相似文献   

17.
荀子在文艺方面对先秦诸子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的吸收,成为当时文艺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乐论》、《礼论》、《天论》、《劝学》等著作中对文艺的作用、特点以及批评标准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论述,其思想的深刻和见解的独到远远超过他的所有前辈。“教娱统一”的文艺观谈到文艺的社会功能时,有的论著认为,荀子强调音乐文艺的教育性而否定音乐文艺的娱乐性。这是一种误解。荀子认为音乐文艺有其教育功能,也有其娱乐功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音乐的起源来说,荀子认为它一开始就和娱乐性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文艺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总是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的。从人的社会生活角度看,人们为了调节身心、活跃情绪、丰富生活,从而创作了种种乐曲。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的文艺论争中,围绕着文艺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一曰“文艺即反映”;二曰“文艺非反映”;三曰“文艺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在审美的意义上)。第二种意见无视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否认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对创作的指导意义,其理论上的极端偏颇是不言而喻的。一、三两种意见,应当肯定,它们在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是当前文艺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活跃学术空气,我院中文系于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召开了上述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中,大家对文艺是不是阶级斗争工具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刊登以下五篇文章,供同志们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创作方法,是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作家、艺术家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塑造典型、抒发感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制约作用。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使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最大多数人民服务”,经常在繁忙的党政工作间隙中,抽暇研究文艺问题。对于创作方法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检索与学习周总理对创作方法的论述,对于我们探讨无产阶级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对“两革结合”的创作方法的争鸣与研究,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