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族群认同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有非主体语言的发展与族群认同、第二语言习得与族群认同、族群认同与民族语言保持与转用等方面的研究,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肖晏 《考试周刊》2007,(49):55-56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常人在母语习得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却感到困难得多,并且所达到的最终水平也相差很大。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言迁移研究作为中介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语言的共同性和语言标记理论出发,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做了简要分析,证明了与对比分析相比,语言共同性和标记理论对于解释母语迁移现象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对入学前就学会读写的儿童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整体语言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并逐渐被应用到第二语言中去的观点.整体语言教学法开始主要应用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其他外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可以把语言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整体,从一开始就进行整体学习,同时培养各种能力,即听、说、读、写同步学习,共同发展,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学科系统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的关系。该学科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理论对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这一理论的论述探究该理论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意义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是可行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因此,探讨第二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及二语模因理论的解释力可以弥补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文从回顾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和发展状况入手,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等因素。在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旨在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相当一段时间,双语和第二语言教育家们一直关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同仁们从第一语言自然习得过程的分析中了解到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条件,以及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等许多情况。或许,通过分析第一文化的自然习得过程,可以在研究跨文化学习或第二文化习得方面取得类似的进展。我们将从经验主义和哲学角度来分析这些过程,然后讨论文化习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指个体(第二语言习得者)在系统获得母语第一语言之后对另外一种语言的习得过程。第二语言的相关问题一直都是语言研究领域在不断探索的课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大学生被试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纵向的比较,而语言是一个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一直以来,语言迁移都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研究者们对语言迁移尤其是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所持态度几经反复.此方面的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兴盛到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衰落、直到80年代中后期的再次崛起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而近年来,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已经在英语教学领域得到普遍认可,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也日益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从浑沌学理论角度研究语言学,语言被视为非线性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分析了不同语言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的核心要素,语言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对丽江玉湖村纳西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丽江玉湖村纳西族族群成员母语水平较好,母语使用频率高,族群认可度较高,族群成员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这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对母语的认同。研究表明:民族语言使用的本质是民族身份认同,民族语言使用的前提是母语认同;语言态度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语言水平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本文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讨中国的日语二外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日语二外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发挥母语或已掌握的其他语言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处理好语言环境与日语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族群认同中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在新时期的族群认同中将日益凸显。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文化属性、交际工具三种属性出发,语言与族群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语言作为族群认同核心要素的根本原因。只有促进族群认同,才能为族群的语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我们以白族语言为例说明了语言的族群认同作用通常因为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评述了《手势: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研究》一书,对该书的主要章节和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该书汇集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从手势的调节作用、手势的释义作用、手势的跨文化语用交际、手势和语言特征的习得、语言水平的评估,手势和教师培训等方面明确了语言和手势的内在关系以及手势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许淑玲 《海外英语》2012,(18):284-286
该文综述了跨语言相似性对第三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在跨语言相似性理论基础下,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对第三语言习得的影响程度持有不同观点,尤其是第三语言功能词的习得。大多数对遗传学上很近的三种语言相似性的影响研究,对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间跨语言相似性研究得很少。  相似文献   

19.
任务型语言学习的宗旨是以从事意义为手段便利二语/外语学习的自然发生,这种语言学习模式的应用是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该语言学习模式既保持自然性属性又具有应用语言学价值,能实现语言准确流利基础上的复杂,促使学习者的中间语系统越加接近目的语语法。任务型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源于应用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是其中的中间语理论、相互作用假设、输出假设、注意假设和语言处理双重系统原理,以及自然途径原理和程序大纲原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这些理论、假设、原理和机理共同为二语/外语学习自然发生提供了成套理由和逻辑基础,可以证明任务型语言学习理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理论与外语教学罗立胜自70年代后期起,国外语言习得的研究逐渐转向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外语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上。80年代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介绍到我国的外语教学界并引起外语教师的广泛兴趣。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是探讨在非母语环境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