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o Lo Mo的时代背景给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形态与服务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4G等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从用户信息需求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的梳理,总结高校图书馆各类移动服务模式的嬗变,提出适合的移动服务创新内容,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碎片化、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变。文章讨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分析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变与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完善的移动阅读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融合,准确定位服务需求,完善图书馆文献构成并整合资源,强化馆际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多维度促成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融合等方式,为我国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实现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移动图书馆实现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国学者发表的移动图书馆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方法,对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主题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等是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热点;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创新性较强,值得国内学者持续关注;我国移动图书馆主题演进与移动网络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取理论研究与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调研结论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覆盖率低、服务模式类型单一、利用素养与技能培训滞后、客户端资源缺乏、忽视用户体验、技术研发过分依赖开发商.服务模式复合化、服务对象扩大化、服务功能生活化、用户体验专业化、技能与素养教育深入化将成为未来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文献回顾。梳理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历史进程、服务特性及服务外延;对SMS和移动网站两种一般服务模式进行评述,并着重推介了基于APP的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创新模式及功能,包括QR码服务、基于位置服务、聚合内容服务和增强实境服务等;最后提出了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的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图书馆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概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的三种服务模式:短信服务、WAP服务和电子资源全文阅读,继而对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数字阅读的普及、3G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是移动图书馆在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姜颖 《图书馆建设》2011,(12):75-78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普及率和质量都相对较低。美国作为移动图书馆界的先导,其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充分的借鉴价值。通过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可知,我国应该加大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明确服务对象,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有针对性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重视完善服务内容,实现由简单服务到复杂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11工程”院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调查,从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服务内容向多样化发展,试开通区域广泛化及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方式呈现多样化等方面,说明现阶段我国高校对移动图书馆建设越来越重视。对今后建设移动图书馆服务从建立移动数字图书馆联盟,构建移动学习平台和联合移动参考咨询,加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展望。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环境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图书馆界掀起新一轮移动服务研究和实践的热潮。但图书馆移动服务面临一些主要障碍,如观念束缚、版权制约和技术受限等。我国图书馆界应该改变观念,加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构建图书馆移动服务版权管理平台,扫除版权障碍;建立移动图书馆专业网站和资源导航库,确保移动服务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0.
移动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业务功能、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手段等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图书馆应当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提高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夏桢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2):13-16,21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丰富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途径的重要手段,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在图书馆行业火热开展,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建成并开通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建设情况、移动用户特征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成功之道;结合移动网络的优势,提出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移动图书馆系统,开发响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交互性应用。并以湖南大学移动图书馆建设为例,介绍了具体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蹊 《晋图学刊》2021,(1):37-44
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对我国20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五种主要方式: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环境嵌入式服务、新媒体平台服务、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自助图书馆服务。并结合相关应用案例,对我国图书馆泛在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展开研究,根据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经历,将参与调查的用户分为使用者与潜在使用者,分别对两类用户在移动信息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的需求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用户需求差异提出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移动服务列表,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做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对扩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应用,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模式。论文选择了国外21所典型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调研,并从信息通报、业务与查询、阅读与服务、个性化定制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点、线、面的角度,分别论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点状管理模式、线性管理模式、网状管理模式;在分析各模式在图书馆的应用表现形式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管理模式是理想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云计算的应用给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带来巨大变革,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在分析3G环境下手机图书馆服务现状基础上,对云环境下手机图书馆服务优势、服务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业化移动图书馆产品主导着当今国内的移动图书馆建设实践。论文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系统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超星、书生、方正和汇文四家公司的移动图书馆产品,四家产品分别代表了内容供应商、出版商和应用软件商把各自业务向移动领域扩展的努力,也基本体现了国内商业化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现有水平。  相似文献   

19.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demand for readers to acces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through the mobil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ls has fallen into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development form, lack of humanistic features, and poor service results. Through case study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eek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Method/process] Taking 42 "double first-rate" universities' mobile libra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network,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APP service, mobile webpage and WeChat platform.[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both APP and mobile webpage use the fixed templates generally. The content and function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 is serious, which lead to poor user experience. The management of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is unevenness of quality, and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ini Program is not high. Focus on some part of mobile library, instead of providing all services. Develop WeChat library and perfect service promotion. These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