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平 《出版科学》2011,(4):35-37
改稿始终是编辑最基本、最原初的工作,是编辑之为编辑的根本。编辑改稿是有边界的,编辑应具有"边界意识"。在改稿工作中,编辑应注意改稿权利之边界、改稿主体之边界、改稿正误之边界和改稿风格之边界等问题,以更好地履行编辑职责,促进编辑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媒文摘     
<正>编辑:要多学些国学知识 2004年9月,光明日报等26家媒体向全国发出倡议,提出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负有重要职责的编辑来说, 掌握国学基本知识非常必要。国学包括义理之学(哲学)、考据之学(史学)、词章之学(文学)等,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每一部分。编辑在选题策划、审读书稿、广告宣  相似文献   

3.
编辑意识是编辑主体在规划选题、组织稿件、联系作者、加工稿件、选择稿件以及编辑管理等一系列编辑工作中的思维表现。编辑意识一旦形成,便将影响和指导编辑的行为,使之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预见性。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会给编辑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是民国编辑史上不应被遗忘的编辑大家,他从事编辑工作近40年,在报纸、期刊、图书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近年来有关郑振铎编辑活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者在钩陈史实之余,对郑氏编辑事业成功的原因却鲜有探讨,本文试从性格因素、人际网络及编辑技巧三个方面略论之。  相似文献   

5.
宛霞 《新闻前哨》2023,(7):36-38
编辑起源于我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21世纪的今天,融媒体时代蓬勃发展,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闻编辑存在缺乏创新意识、缺少融媒体思维方式、编辑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了适应融媒体的发展,新闻编辑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变化,要从提高政治责任意识、提升实际编辑业务能力、培养融媒体思维方式、加强培训、树立受众意识等多个维度统筹规划,在媒体融合中探索解决之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新闻编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杰出的编辑出版家。文章通过梳理鲁迅编辑书刊的具体实践,从追求封面之美、版式之美、插图之美、印刷之美等方面,阐述鲁迅编辑书刊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分析其对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对美和丑的判断、辨别、领会、评价、把握与认识。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如何在编辑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追求作者撰述之美,编辑修改加工之美,编排印刷装帧之美,从而达到编辑美的境界。重视编辑审美的研究,对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读者兼作者,要谈“编辑”,的确是“门外汉”,因而此文曰《门外谈“编辑”》。虽在门外,而常与“编辑”打交道,从“通联”中,也捕捉到一些“编辑”的信息,摸到“编辑”的“脉搏”,听到“编辑”的“心声”,体味到“编辑”的“苦衷”。编者之“苦”,非在工作之繁重,而在“责任编辑”之“责”上。此处之“责”,并非编辑之“责任心”不强,而恰之相反,“责任心”太强之故耳!作为一个编辑来说,是唯恐编不出佳作来的.因而东奔西跑、四处函联,约组稿件,以充实自己所编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编辑如伯乐,选题如良驹。尝有鲁迅、胡适等编辑大家以伯乐之慧眼引无数佳作流传后世,同时,他们的宏才伟略也在引导着我们义无反顾地踏上编辑之路,自豪而荣光。历经数度春秋,惊回首,制度滞后和编辑的社会认同感急剧下降,在编辑工作和选题工作上产生的负面漩涡,让本是练就伯乐之能的编辑工作逐渐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引发每个有志传承弘扬祖国文化,有志以编辑工作为一生选择之人的忧思。当然,在忧思过后,我们更应自省而奋发,用识良驹相千里马的伯乐慧眼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论受众对编辑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敏 《编辑学报》2003,15(1):4-6
受众对编辑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影响编辑方针的制定、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风格的形成、传播策略的使用等。受众对编辑传播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显在与潜在之别。受众这种影响的形成受社会文化及个人心理2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于成君  孙慧明 《今传媒》2021,29(4):65-68
王国维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一代国学大师,同时他也是在中国编辑史上有筚路蓝缕之功的编辑家,以其在书籍著作编辑和期刊杂志编辑中的丰富实践,树学者型编辑之典范。王国维的创造性开拓与他作为编辑的主体性策划是分不开的。王国维在编辑活动中,以匠心独运力求精品,以独具慧眼大浪淘沙,并将学术研究融入编辑策划,预时代之潮流,为后世编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科技类图书的数字出版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科技图书编辑面临很多困难,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科技图书编辑提出了挑战。科技图书编辑如果不思进取、固守陈规,终究会被数字出版时代所淘汰。文章针对困难与挑战,指出科技图书编辑要在观念、工作方式、能力以及产品等方面打好转型之战。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论     
编辑活动,即指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进行编辑"制作"传播的实践行动.毫无疑问,它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多年来,学界对"编辑活动"的概念、内涵、与人类文明之关系、在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等问题上,却一直语焉不详,缺乏较为透彻的研究.本文谨以一孔之见予以简括探讨之,并以之就教于师友同仁.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对编辑职业的认知经历了由不知到"知之"的阶段,他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由"好之"升级到了"乐之"的境界。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实践证明:对编辑职业的"知之",需要具备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对编辑职业的"好之",需要从浓厚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培养;对编辑职业的"乐之",需要从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中体味。追忆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旨在承继和弘扬其敬业、乐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尝试引入欧美国家规范化的Technical Editor/Writer概念,并以中文"技术文档编辑"与之对应,通过对其工作对象、工作方法、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使之在中文语境下拥有明确的、科学的概念,同时也阐明技术文档编辑的介入领域及其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些编辑,尤其是新编辑,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易犯"过度改稿"的毛病。而另有些编辑则对书稿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有"放任"之嫌。这两种倾向都不妥。那么,该如何把握好编辑加工的"度"?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编辑加工的"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文稿的体裁、作者的风格、编辑的个人风格、编辑对有关出版法规的认识等。要把握好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作者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作者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编辑含量。  相似文献   

18.
谈编辑美学原则在编辑活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辑活动中,编辑总是根据其自身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对编辑对象进行编辑艺术处理,使之以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反映和表现自然与现实的真与善,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编辑美。编辑审美创造活动与其他审美创造活动一样,亦须遵循其自身固有的活动规律和一般的审美规律相互结合,构成指导编辑活动审美行为的共同准则,即编辑美学原则。它们贯串于编辑活动的整个过程。 一、简约原则 简单性是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正确把握和体现编辑对象的简单性,亦是指导编辑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准则,我们称其为简约原则。 在编辑过程中,简约原则要求对编辑对象去除赘余,保留并突出其精华,即须果决地删除多余、重复、模糊、无用的内容和形式;化整为零,分章分节,分段分行,使之成为以主题为中心且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避免冗长、沉闷、混沌之感;在保证各段、句或上下文之间的有机关联性的前提之下,尽可能使用概括、省略等简化手段,增加文稿比重,以造成简明扼要、质朴无华的印象。在文字处理方面,诸如概念、简称、缩写、代词、代称的使用,语句的锤炼,成语典故的借用等,皆届简约原则的具体运用。在图片处理方面,简约原则则要求图片色彩纯正、自然,色彩种类最少,布局搭配精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要努力适应新闻出版的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项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编辑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编辑工作更加焕发青春活力,实现了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的阶段性转移。当前,编辑工作在数字出版技术的渗透和出版新格局的重构中产生了质的飞跃,应加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整合,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为新闻出版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罗厚 《军事记者》2009,(7):14-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版面介绍有声版”,由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在《报摘》中用自己的声音介绍所在报社的独家稿件、重要言论,以及编辑思路、选题背景、采访过程等。《报摘》有声版面的推出,是中国之声系列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