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外文纸本期刊馆藏建设面临着使用率下降、出版社向电子期刊战略转移和价格较高且年年调涨等问题。删订纸本期刊、保留电子期刊是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做法。中山大学图书馆采取删订与电子期刊重复的外文纸本期刊、高价外文纸本期刊和各校区馆藏复本刊的做法,调减外文纸本期刊品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来高校图书馆外文纸本期刊馆藏应注重调整学科馆藏结构;实施战略,协调馆藏发展;重新确立增减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期刊的发展,其在高校馆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读者开始习惯查阅电子期刊。与此同时,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日渐减少。为了搞清读者阅读期刊的情况,为今后的馆藏建设提供依据,我们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发现,虽然读者使用电子期刊的次数要多于使用纸本期刊的次数,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希望把电子期刊打印出来阅读,说明纸本期刊阅读的方便性好于电子期刊。  相似文献   

3.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捆绑纸本订购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期刊市场纸本与电子共同出版模式的形成,以及期刊出版业的垄断集团化,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出版商采取纸本与电子版捆绑销售模式来销售电子期刊数据库,其捆绑模式有保留现有纸本订购、规定一个最低订购额以及提供E-only和纸本+电子捆绑三种形式。随着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出版商的纸本捆绑销售出现了一些转变,有的出版商允许用户将纸本刊转成电子刊,有的允许用户取消纸本载体转而支付电子内容费,有的取消纸本捆绑启用E-only模式,但这些转变并没有给用户节省多少费用,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取消纸本捆绑,只是出版商换了一种销售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4.
从读者角度说明了本世纪将是电子期刊和纸本期刊共存互补、协同发展的世纪,前者将发展得快些,后者将发展得慢些。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性期刊的"存储"和"刺激"功能,对纸本/电子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通过中山大学图书馆期刊的使用数据进行验证,并且,首次以论文形式证明,纸本外文期刊的到馆滞后率远高于同种电子版期刊,两者的内容比对也有差异。证实纸本期刊使用率快速下降,"刺激"功能进入萎缩态势,而电子期刊的"存储"功能表现不足。为此,希望在国家政府机构的有力组织和支持下,提高两种载体的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期刊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应深化馆藏期刊服务工作,对纸本期刊进行深层次开发,通过对馆藏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整合后的期刊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期刊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发展的现实情况的比较,结合二者利用率调查的案例,得出结论:高校图书馆期刊馆藏发展应当扩大电子学术期刊的比例,削减纸本学术期刊,但要扩展用于提高高校读者素质的读物类纸质期刊的收藏。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出现了大量作为信息情报资源特殊形式的网络电子期刊,其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存储量大等优点,也具有其尚未发展完善的一些缺陷。必须正确处理网络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的关系,针对网络电子期刊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应在采集、服务和管理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纸本期刊的管理为例,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资源的现状、读者使用情况、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对比等,探索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本中文期刊订购与管理方法,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在实现文献保存职能前提下,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中文期刊资源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文现刊揭示的新探索--西文现刊与电子资源的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普及,我校图书馆的纸本期刊的利用率逐年下降。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文现刊的内容,我们将171种西文现刊和我校的电子资源进行连接,和纸本期刊的MARC数据进行整合,并在OPAC系统上发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纸本期刊的揭示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光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光盘作为文献检索工具的意义已为大家认同 ,但对其替代印刷型期刊认识不足。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子期刊 ,而是多种期刊内容的集合。因此能否用它替代印刷型期刊 ,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纸本的个性化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王晴  胡兴戎 《编辑学报》2017,29(4):377-379
根据在数字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被广泛应用,不再需要大量印制纸本的实际情况,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由纸本时代的以印数为评价标准,转而以网络访问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以及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为评价参数.在这一新形势下,应用计算机将数字文本直接印制成纸质文本技术的诞生为“个性化印刷”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印制时代.  相似文献   

13.
全文数据库中全文期刊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带有限制期的期刊也将会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存在,对于出版商而言是为了保护传统的印刷版和电子版期刊订购,对于图书馆来说会产生这样的误解:限制期的存在是否会减少数据库全文内容。因此,消除误解有利于图书馆利用限制使图书馆各类型资源一体化,而不是单纯提供在限制期刊与当前的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无缝检索。全文数据库存在期刊限制信息远远胜过无全文信息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ASVIN was a Research Support for Libraries Programme (RSLP) Funded Project, whose principal aim was to develop better co-operation between nine libraries in the veterinary and animal health field. The project examined a number of library-related areas, such as journal archiv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Z39.50 catalogue interface, grey literature, and printed and electronic journal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tter, whilst also providing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rinted journals held in partner libraries. Comparisons of the nine partner library collections are undertaken with a range of secondary sources, and an ASVIN core list of veterinary journals was developed. It looks at some of the issues relating to e-journals, expressing the benefits and concerns that many librarians are experiencing, such as licensing arrangements, archiving and general management issues.  相似文献   

15.
电子期刊禁看期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期刊禁看期来说明全文数据库与全文电子期刊是不同的资源,为复合图书馆制定科学的馆藏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藏书零增长理论在过期期刊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藏书零增长理论”对图书馆过期期刊的保存期问题进行探讨。在全文电子期刊广泛应用的数字化时代,印刷本过期期刊不必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网络时代对印刷型期刊工作的影响 ,论述了网络期刊的出现和发展对印刷型期刊的冲击 ,但印刷型期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探索了印刷型期刊工作在当前网络时代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图书馆&博物馆(以下简称罗斯福图书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统图书馆,以其为依托构建的罗斯福数字图书馆(TheFranklin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s digital library project)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首个实现数字化的总统图书馆项目。它向大众提供罗斯福夫妇生活及工作的历史文献,内容丰富,组织科学,设计合理,在数字图书馆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介绍该项目的历史背景、信息资源组织状况,服务和技术特点,并对该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以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作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刷型文献在馆藏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并以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为例,阐述了高校法律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仍需要以印刷型文献作为主要馆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