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清人文集别录》、《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多所记述,然诸家之著录或有侧重,或述而未周,于传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顾及。对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作较全面的梳理,可补前辈时贤所述之缺略。  相似文献   

2.
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与柯愈春主编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书著录清人别集约四万种,详载版本信息,并附录作者资料。两书收录广博,是当前清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然而客观条件所限,不免有缺误之处。经检核原书与相关资料,考订出两书对符曾、蒋志凝的生卒年记载有误,对吴城、张熷、许全治、茹纶常等人的生卒年记载有缺漏,对《赏雨茅屋小稿》、《博斋集》两书在版本信息上著录有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补录或校正。  相似文献   

3.
阜东 《文教资料》2001,(2):110-115
20 0 0年 7月 ,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大型文献目录学专著———由李灵年、杨忠主编 ,王欲祥、李灵年、陆林、陈敏杰撰著的《清人别集总目》。全书三卷 ,“共三册 ,550万字。此书共著录了近两万名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 ,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诗文别集著述、馆藏及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断代专科类工具书。该书正文以人系书 ,按姓氏笔画编排。书后附有详细的《别集书名索引》等三种。每部书后 ,详细注明所知的现存各种版本、馆藏单位 ,并尽量保留各馆藏书目及卡片所提供的有关该书的序跋、题咏、辑抄、校注、编选…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诗歌的文献学研究领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等书是学者们广泛使用的研究资料,对其中难免存在的一些疏误进行订正与补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清代河南诗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有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有许多基本问题,诸如著名作家的生卒年、行迹、诗集的卷数等,都值得认真考索。这些问题的厘清,也将有助于河南诗歌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诗歌的文献学研究领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等书是学者们广泛使用的研究资料,对其中难免存在的一些疏误进行订正与补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清代河南诗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有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有许多基本问题,诸如著名作家的生卒年、表字、著述等,都值得认真考索.这些问题的厘清,也将有助于地域诗歌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清代诗文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力作也应运而生,先后问世。尤其是后者,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使之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就该书所涉16位云南作家,对其生卒年、著作、版本等有关问题进行考证,既为弥补该书之缺陷,给相关读者提供方便,也为丰富与推动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7.
陈庆元 《文教资料》2001,(2):105-109
清人别集到底有多少种 ,在《清人别集总目》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7月版 )问世之前 ,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建国前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收录专集达 50 0种 ,学界已有搜讨弗易之誉。此后 ,袁行云先生出入北京各大图书馆 ,披阅清人诗集 4 0 0 0余种 ,其《清人诗集叙录》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年 8月版 )著录 2 50 0余家 ,更为学界所惊叹。据袁先生的意见 ,清人诗集约有 70 0 0种。而李灵年、杨忠两先生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作者约 2万家 ,作品约 4万种。当然 ,李、杨的计算方法和袁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  相似文献   

8.
江庆柏 《文教资料》2001,(5):118-130
和以往各个时代的情况不一样,清代的许多文献资料倒不是不存在,而是难查找,或者说不知道到哪里去查找。《清人别集总目》为我们查考清代人物诗文著作、传记资料提供了极为有用的线索。图书出版后颇获好评,绝非偶然。笔者常置案头,时时查阅,收获很多。近日为完成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因较多地留意于清人生卒之年,间亦发现若干“总目”未及或与之不一致之处。今将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读书所得整理成文,以求教于学者。查书过程中,吴家驹先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篇幅,论证未能展开。 丁 …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及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文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编刻、流传的方式,别集、总集的类型及文献价值与前代诗文集多有不同。同时,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看,别集和总集也具有较高的批评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孙通海点校的《陈献章集》,是当今收集陈献章诗文最多的一个本子。它除了收入《白沙子全集》的所有诗文之外,还根据清人阮榕龄所据地方志、别集、家谱、墨迹等补遗的各体诗二十九首,墓志一首,书一首,作为《陈献章诗文补遗》,列于本集正编之后。另外,点校者还从明人林光的《南川冰蘖集》卷末,辑得书三十一首,各体诗二十五首,作为《陈献章诗文续补遗》,缀于书后。然而,还不能说该书对陈献章的佚诗佚文,都已搜罗无缺。笔者最近翻阅《新宁县志》,就发现其中有陈献章的佚诗、佚文各一。兹录于下: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的各项改革都进入攻坚阶段.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信息传递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国共产党能否发挥其政治优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之一就是要看其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生俱来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它具有技击属性。套路、对练是虚拟的,散打、格斗是实体的。无论是套路、对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攻与防的实战。所以"攻"与"防"是贯穿在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是谁"是人类文化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一直吸引人们去思考.史铁生以敏感而睿智的心灵参与了这一思考,并获得了颇具深度的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一种结构,不但在生命的整体里,而且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我"可以分为"内我"与"外我","主我"与"客我","小我"与"大我";"大我"表现为精神或灵魂,与无限之在相连,与绝对价值相通,表现为博大的爱愿,简而言之即神性的我.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博爱的世界主义"价值取向和非暴力思想,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他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改造思想、人道情怀和温雅如铁的坚毅个性等影响极深.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使被传统研究模式所遮蔽的周作人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更生动、更具体地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分裂人格"指人格的善恶二重性.文艺复兴以来,不少作家一反中世纪不是将人视作天使就是视作魔鬼的看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分裂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歌德的<浮士德>是其中充满辩证法的杰作.本文从<浮士德>中两个贯穿始终、对立统一的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入手,通过具体分析,旨在说明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善与恶是人性的一分为二,恶中有善,善中有恶,善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由此构成活生生的变化着的人.本文还以歌德为例,说明这种"分裂人格"即使是在这些伟人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9.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当前大致存在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五种范型。其中",少教多学"主要表征为一种批判"多教少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主要表征为一种突破"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主要表征为一种反驳"以教定学"的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主要表征为一种针对"教学分离"的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主要表征为一种超越"教学互损"的教师职业境界。探讨这五种关系范型的理论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