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3年5月31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可就在这一天,各门户网站在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发布着这样一条新闻:湖南卫视《真情》演播厅,女嘉宾情绪失控割脉自伤。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这则消息以及相关评论又以最快速度相继出现在了国内各省市的晚报、都市报上,甚至在海外最大的华人门户网站“文学城”上,这则新闻也上了新闻首页。  相似文献   

2.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2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发表了编辑部文章《伟大的中国力量——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以下简称《力量》),对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所展示出的“中国奇迹”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对支撑“中国奇迹”的伟大的“中国力量”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伟大的“中国力量”成长之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国力量”中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展示。作为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此文激情澎湃,思想深刻,文采横溢。  相似文献   

4.
六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作为新闻评论的研究者,总结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周年祭目”这一天报纸评论的经验和教训,便成了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5.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姗姗来迟,在报丧新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迟至人死后100多天才发消息,也许创造了“新纪录”! 还有这样的怪事:报丧新闻也要“出口转内销”。著名作家沈从文于今年5月10日逝世,海外传播媒介很快报道了,国内报纸当时却没有报道。《新民晚报》在5月16日登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这在内地算是最快的了。  相似文献   

6.
诱人 《新闻三昧》2003,(12):30-30
南京一家报纸11月6日刊登报道《美少女网上拍卖初吻》,讲的是一个网名叫“另类女子”的女孩,在西祠胡同网站“南京娱乐圈”BBS 上公开拍卖自己的“初吻”,引发网上轩然大波。7日这位记者还发了后续报道。这样一则原本为当事人坦承因失恋而开玩笑博网民一乐的无聊帖子,却让这家报纸的新闻记者闻风而动,以强烈的“新闻敏感性”采写出这篇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9.
人有嘴要说话。说话可以讲述事实,也可以评述是非。于2008年3月24日正式亮相的《新闻1+1》,名称取得不错。“1+1”既可以理解为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评论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1+评论的1”。节目选题主要是“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配以短片、电话连线等形式。多为一期评论一个话题,有时一期评论两个新闻。  相似文献   

10.
《山西日报》从5月19日至30日连续组织工人、农民、大学生、知识分子、老干部撰写5篇系列评论,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记协、山西省记协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于8月26日至27日在太原联合召开“新闻评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孟坚 《视听纵横》2008,(6):57-59
陈坚,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青年,因为在地震废墟的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而感动了许许多多电视观众,有网友因此评论他是“感动所有人的男人!”同样一则新闻也有人批评:“是记者无耻的煽情害死了陈坚”。为什么对同一条新闻人们会得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呢?从电视镜头下的“陈坚之死”,让人自然联想到两年前黄河岸边的另外一名记者对一次救援落水儿童的新闻报道。本文试图从两起情况相似的新闻报道的比对中,探究记者在突发公共事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对“生命尊重”与“临场发挥”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顺 《现代传播》2006,(3):134-136
2006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5月17—19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论节目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院系协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办的“《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国新闻界、学术界的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孙冰川及新闻中心和新闻评论部的部分领导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一、《新闻调查》的意义和启示《新闻调查》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已经制作播出了460多期节目。十年来,栏目一直坚守…  相似文献   

13.
本刊5月5日-5月7日于昆明举行的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围绕“怎样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刘春光的《牢固树立军事新闻传播的效益观》、郭宝山的《提高军事新闻传播的吸引力》、易文华的《军事新闻有效传播与我军软实力建设》、贾永的《精确命中:提高军事宣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孙健的《努力增强广播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获“优秀论文奖”,还有一些论文获“优秀论文提名奖”。本刊将分上下两部分刊发全部论文。  相似文献   

14.
英国报纸的历史怎么只有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监督别人通常理直气壮,但是也需要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关于自己行业的历史,出了错误,更应该反省。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6日A2版“图说天下”,报道了国外同行的一条新闻——5月24日大英图书馆举办百年报纸展览,并配发图片《看报的女子笑了》,其说明写道:这是“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庆祝英国报纸出现一百年的‘首页’展览”。同一天的《新京报》A30版也发表了这次展览的照片.文字说明强调这是“纪念英国报业诞辰100周年”的展览。北青报还谈到大英图书馆装报纸的书架总长48公里。  相似文献   

15.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16.
先看一侧记者罢采的新闻5月17日,《北京晨报》刊登一条新闻:辽宁、沈阳的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联合抵制采访沈阳海狮队的足协杯比赛。新闻中说,此事爆发的导火线是,海狮队的“老板”——沈阳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日前拒绝和驱逐《辽沈晚报》记者入场采访。以《辽沈晚报》为核心的沈阳新闻媒体认为,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把记者驱逐出场,原因是对《辽沈晚报》的批评报道不满:4月11日,海狮队主比赛中,该俱乐部负责人指使球迷在看台上打出了“铲除文字汉奸郝某某钱某某”的巨幅标语,攻击曾经写过批评报道的《辽沈晚报》两名记者;4月29日…  相似文献   

17.
卢浩然 《新闻窗》2011,(1):71-71
2008年5月12日,网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8.0级大地震。从那一刻起,全世界的新闻资源向汶川聚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均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地震的消息。有评论说,“5·12”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引发网民强烈关注的“徐武事件”,6月10日有了结果,徐武终于得以出院,让牵挂徐武命运的网民松了一口气。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成为众媒体跟进的一面旗帜。在事件升级、网友热议的当口,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精神病收治”不得偏离法治轨道》,立场鲜明地对“徐武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处理不当提出批评,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受到网友盛赞。中央电视台也在《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汶川震后十天(5月13日——5月23日)主流报纸媒体新闻评论为对象,根据选题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选题及选题呈现特点。阶段一:5.13——5.14,抗震救灾冲锋号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5月开始,我报社自主研发出相关的软件,在浙江省内同行间率先推出了“每周上网新闻网络浏览量排行榜”(以下简称“新闻排行榜”),按“时政财经”和“综合”两个榜单,每周取排名前20位新闻予以内部公布,上榜新闻基本上囊括了《金华日报》及其子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一周以来最重大、最精彩、最有用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