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今文《周书》302个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的分析,揭示了今文《周书》偏正式复音词的词性数量分布、偏语素的语义功能、正语素的语义范围、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词性构成以及音节构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真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106-107,126
《列子》是一部富有争议性的道家思想作品,历来也是进行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考察《列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状况,可以发现《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关系比较复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拟话本小说《石点头》中有偏正式复音词241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强,构成情况也颇为复杂。语义构成上,偏正式复音词可大致分三类:有关人、时、物的;有关动作行为的;有关性质状态的。词性上,偏正式复音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和副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五十二病方》是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医学方剂类出土文献。该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其偏正式复音词作了分析,可知战国时期成书的《五十二病方》的偏正式复音词数量比较前期有了变化,词汇发展已从语音造词发展到了语法造词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抱朴子》偏正式复音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抱朴子》内外篇共约十八万字,除人名、地名、职官名、书篇名、虚词以及脱讹衍倒造成语意不明的不计数外,据笔者初步统计,共有各种结构的复音词约5408个,其中偏正式复昔词共H85个,占复音词总数的42.2%,占语法构词的43.7%。下文就《抱朴子》偏正式复音词的语法构成、语义构成以及词义的发展作一些定性定量的分析探讨,以期为汉语文的研究提供点滴参考。一、从词性看构成根据偏正式复音词偏语素与正语素的组合关系,《抱朴于》偏正式复音词的结构类型月分为下列十五类:一、名十名—-~名。如:(l)必欲长生,常服山精。(内·…  相似文献   

6.
《荀子》词汇总量丰富。其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复音词居次要地位,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也已比较大。其复音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式、偏正式、附加式、主谓式、动宾式等,联合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荀子》词汇是先秦汉语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今文《周书》复音实词的全面考察,探索了其类型、意义,分析了合成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语法构成,发现今文《周书》复合式复音词中的联合式和偏正式构词方式发展已趋成熟,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构词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总的来看今文《周书》的构词方式已完成由语音构词向语法构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百喻经》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偏正式复音词内部的语义和词性构成较为复杂,对其构词状况和特点加以探讨,可以为中古时期偏正式构词法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9.
韩愈、柳宗元诗中的复音词在数量上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唐时期复音词极大丰富这一复音词发展规律。其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复杂多样,有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陈述式、附加式等。并列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支配式构词法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世说新语》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和词性的构成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发现,“世说”时期,偏正式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发展。从语义构成上看,表身份、职业大类名词的正语素有所增换;正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偏语素表示情态、状貌的偏正复音词大量出现;数量词的用法在继承先秦用法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变化。从词性构成看,像先秦一样,构成名词的仍然占绝对优势,但构成动词的比先秦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构成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的偏正复音词,各类形式词的构成情况较上古更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词语素作为独立的单音词或语素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其语义的发展方向、范围和程度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它们所在的同义义场也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以《说文解字》中的互训词和同训词为材料,对其演变的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明娥 《家教指南》2001,(3):137-142
本文首先对所提取的变文双音词进行了历史分类,然 后从形式和语义、共时和历时等多个侧面对双音新词的组合和聚合特点进行考察和深入 探讨,试图展示变文双音新词的突出特色和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3.
《诗》毛传单音词经过双音化,到郑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受同步引申的影响,双音化之后的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次序不固定是双音新词的特点之一。划分并列式双音词,需要多参照一些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李亚男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5):80-82,87
摘 普通话轻声是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现象,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本实验使用Praat软件对普通话轻声进行了声学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客观说明普通话轻声音高方面的一些特征。本文主要从轻声与四声关系的角度,探讨普通话轻声的音高的特征,并通过对比汉语普通话中存在的两类双音节词——重重型双音节词和重轻型双音节词调域上的差别,分析普通话轻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安 《中国语文》2012,(1):17-28,95
汉语造词有两个特点:一是造词不关注词、语的区别,二是造词过程中类的改变的无意识。这两个特点也是汉语现有词类样态形成的前提,并与汉语形态不发达有着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个表现:1)单音词时期动词的指称和转指主要是构成性的。2)双音化时代实现性转指占主体,而指称则表现为:A.从原单音动词的角度看是实现性的;B.从双音词本身看是构成性的。3)这些双音词表指称:A.在原单音动词之上再添加一个音节而来;B.语义特点是陈述并能指称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行为,也是单音动词意义的细化和实化;C.语法功能具有做主、宾语与谓语双重功能;D.这批词不仅数量大,而且还在不断产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把这批词称为表事词。汉语动词、名词之间交融模式的形成主要就是源于这批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景德传灯录》是研究唐至宋初,特别是晚唐五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考察其中补充复音词的使用状况,可以发现;《灯录》所反映的晚唐至穴初汉语中的动补结构已日渐凝固,逐渐词化,并因此产生众多补充式复音词。这从一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假借、形声是汉字和汉语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汉字由此获取表音特点。通假并不避免意义关联,古今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事实,也是常规。形声字声符寓义、形声字族具有义通关系.这一观念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联绵词事实上包括了两类词,即单纯的双音词,和词源或结构不明的双音词。  相似文献   

19.
宁明白话形容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有单音节重叠和双音节重叠等。单音节重叠有AA式、AAA式、AAAA式、AAAAA式、A鬼A式、A嘿A式、A死A命式、A死时A式。双音节重叠有AABB式、ABAB武、ABB式、A嘿8B式。文章讨论这些重叠式的结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母语的学生学习汉语有不同的难处,因此对不同母语的学生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就不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阿拉伯汉语初学者双音节词声调的偏误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首先对比阿拉伯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声调;然后设计双音节发音调查表并采集语音样本;接着运用Prrat语音软件来分析语音样本并进行偏误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