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吴月才 《陕西教育》2011,(10):54-54
“教为学服务”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需要总是第一位的。教师教学之中所要做的就是必须正视真实的学情.课堂中才能体现真主导,让学生真学习,得到真实的发展。高效源自“以生为本”,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关注学情。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才能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老师们普遍地认为,学生的思考或意见都应清楚、明晰地表述出来,因此,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言的声音再响亮些”.其实,课堂中这种“闹哄哄”(发言过剩)是虚假主体性的表现.我们不应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而应追求“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思考、探索,通过“言说”促进“思考”,借助“表达”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其次,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设置开放性学习任务、开展自由的学习交流、构建自由言说的佳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师生共同构筑“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一、用心倾听,巧妙生成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这本书中说道:“在真正的教育中.沉默是作为一种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依赖的母体.是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关注课文.反复品味语言文字.体验情感.课堂上动态生成才能旁逸斜出。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构筑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要通过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让语文课堂兼容并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习“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在不久的将来,让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互相接纳、相互碰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绝大部分是可资使用、生发、延伸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师只有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巧于运用这些学习信息,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效。一、利用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1.倾听中发现信息。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争论、质疑、辩驳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批评的价值以及观点的…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预先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在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因为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倾听是学习的开始。倾听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接受,而是主动学习的开始。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做好倾听的表率,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公平性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倾听提出一定的要求。下面本人谈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学需要创新,课堂需要改造,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千万别“捆绑”孩子,要放开他们。一.自由地学 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不要“牵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0.
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指在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现实巾“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堂的点睛之笔。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力加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巾的独特性,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个性得到真正凸现、全面调动学生丰体意识的新型学习环境,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全新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倾听”也随之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说三分,听七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听”来的钢盔的故事足以说明善于倾听的魅力。只有会听才能真正会说,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行有效的交流。那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教会学生“倾听”的学习技巧呢?一、抓住典型,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答非所问,还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开口等,倾听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倾听是孩子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发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我们教9币一定要正确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例如,有一次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坐在后排的几位学生在接头接耳,没有认真倾听作业要求,导致写作业时张冠李截、偷工减料。为此,我抓住典型,在班内进行了集中教育,并把我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一则关于乔·吉拉德的故事,作为典型事例讲述给学生听。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乔·吉拉德在一次推销中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导致了原本洽谈顺利的客户最终变了卦。通过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学生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意思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通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行为就是由教师引起,并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活动.在教学的预设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备”学生,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动机,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又要让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地“备”自己,教师作为教材知识的主要传递媒介,其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明白,又要借助必要的技巧,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增添教学精彩.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除了预设之外,教学的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与生成,就是课堂上的确定与不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口语交际课不尽如人意: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急切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认真倾听,或窃窃私语,或东张西望,或干自己的事情……这样就形不成双向互动生成,降低了口语交际课的效果。因为学生倾听直接影响课堂生成,所以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学课题第二阶段研究中,我们确定子课题“口语交际教学”的主攻方向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成长,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活力. 面对这样的生成,只要我们教师能做教学的有心人,灵活、合理地使用,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当然,学生精彩的“生成”,需要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才能从学生的思维中“闪现”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么才能使学生的精彩“生成”不断呢?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研究学生的心理,要具有捕捉课堂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主体  相似文献   

17.
倾听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倾听习惯并不如人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摸底学生的倾听过程,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传授学生细化的倾听要求,这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沈香琴 《考试周刊》2011,(24):95-95
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用自己智慧的引领.使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20.
黄碧珍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1):124-125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一、在动态生成中适时“更新”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探究的方法,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应该融入这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学习方式。(一)结伴式的探究活动乐于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