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救助性报道如今已司空见惯,但好菜经常吃也会腻.城市信报自2009年5月18日登陆青岛并成功改版以来,在救助性新闻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专门设立了<热线互助>版面,处理救助和帮办类新闻,遇到很有"卖点"的稿子,处理方式也比较灵活,用前面的重点版面全力支持,以达到新闻救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伍柯 《新闻世界》2012,(3):122-123
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备受瞩目,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随着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媒体对调查性报道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面为对象,重点分析调查性报道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3.
一张脸生动不生动,眼睛的作用不可忽视,图片就是版面的眼睛。一、用图片支持专题版面。专题版面可以强化图片的力量,图片可以使版面更加精彩。笔者曾编辑了一个救助贫困孩子的版面。当时记者写了很多  相似文献   

4.
"视觉新闻"这一专栏充分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在新闻选择上以及版面设置上的"市民性",同时该栏目注重报道的平衡性,善于利用现场图片让新闻增值。  相似文献   

5.
张贵君 《青年记者》2010,(14):40-41
从4月20日起,齐鲁晚报《今日济南》"e泉城"版面正式亮相,这个酝酿已久的报网互动栏目一经出炉,就以其鲜明的网页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的视线,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现在总结一下这个新版面的来龙去脉,以使大家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目前,"面孔"不生动,内容亲和力不强是大多数行业报的通病。《安徽工人日报》作为工会机关报,不仅把要闻版的重要位置和大部分版面留给了"三工",同时,在其它新闻版面也开辟职工生产生活、维权帮扶、文体活动等专栏,报道与"三工"相关的新闻,让企业、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感觉到报纸与自己贴得紧、有看头。  相似文献   

7.
重视图片形成风格陈心安我们襄樊日报获得1996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颁发的版面"创新奖"奖杯,这是新闻界对我们重视图片运用的一种鼓励,也是对本报运用好图片的一种肯定。襄樊日报的"图文并重",不是只"重"在要闻版,而是要闻版与其他版基本一个样!不是只"重"...  相似文献   

8.
李维力 《青年记者》2010,(14):57-58
报纸媒体的"贴近性",是体现受众意识,放大宣传效果,展示版面魅力的一个方向性原则,也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在日常从事副刊编辑实践中发现,"贴近性"除了首先需要内容上的不断深化落实外,还是一个能够体现到"版面语言"上的技术问题(形式操作)——或言,  相似文献   

9.
孙樱 《军事记者》2014,(10):38-39
报纸的版面,除了文字与图片,还有很多"元素"。它们造就了版面的个性,为整个版面凭添韵律,营造舒适的阅读视觉,活化报纸的灵魂。不管什么样的报纸,都要重视版面设计元素的视觉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广告是现代社会里最大的感官侵略者,是最强的信息植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载体,新闻媒体受到广告的巨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广告与新闻的"共生"和"斗争"媒体业内有句话:"版面(时段)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能挤出来。"广告和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共存共生,同时也在争夺版面(时段)。可以说二者是此消彼长,又不能完全挤垮对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佩玲 《新闻实践》2011,(10):62-64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性、权威性,而报纸的权威性又突出体现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为了提升权威性,都市报也纷纷扩充版面加强时政新闻的报道。都市报确立主流地位的必争领域 定位“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素以其内容可读性、形式多样性、叙事平民性、版面活泼性的特点而广受百姓喜爱,也曾因此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妙用汉字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2,(10):81-I0001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传承物,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大特征,被世人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是所有中文报纸排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其"形意互见"的表意功能还能烘托报纸版面主题,为版面编排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3.
王振刚 《新闻传播》2010,(3):119-119
所谓的报纸流行版式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它们与传统版式相比,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体现了报纸版面的时代特色。但是,目前诸多所谓的流行版式中,也存在着内容与形式脱节、片面追求冲击力、设计理念唯美化、漠视新闻价值等突出问题。报纸版面融合了新闻学、哲学、美学、受众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蕴含着"讲政治"的大局意识和舆论导  相似文献   

14.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2,(12):24-24
好版面的标准精美的版面会说话。版面说话是通过新闻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处理形式,以无声的语言、无形的信息,给读者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包含丰富的信息,如谁主谁次,孰重孰轻,哪急哪缓。如突出什么,淡化什么,强化什么,弱化什么等等。版面的组成,包括多种因素,最关键是新闻本身。一个版面,尤其是要闻版,没有一篇有影响力的新闻,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可读性(现在应该追求必读性),设计再完美,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版面。好版面要有好图片。图文并重是版面发展的方向,新闻图片是报纸不可缺少的品种。版面上的新闻图片既美化版面,又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新颖的形式、较强的可读性和突出的现场感,丰富、活跃了报纸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现场短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它理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娴熟掌握和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艺。  相似文献   

16.
何迪  陈立吾 《新闻前哨》2010,(7):99-100
和谐化引申到报纸版面设计中,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版面中各元素之间的整体协调,二是版面与人之间的沟通。《南方都市报》的美术总监墨自在访谈中就特别提到,报纸的设计要体现"中气之美"、"和谐之美"。和谐化设计的目的,在于给读者营造一个亲切舒适的阅读环境,在理性上,即报纸的功能方面,要以最大限度地方便阅读,满足读者需求为准;在感性上,要体现自然的情趣,给人以愉悦,舒缓的阅读感受,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8.
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其话题性版面也具有独特的定位和编排理念。善于在新闻事件中寻找选题,为关注群众利益明确立意,按贴近读者、引导舆论的要求编排版面,党报的话题性版面方能显出特色,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没有将行政救助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在建立健全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时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困境问题。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困境问题,紧接着在对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提出了需要在立法阶段、施行阶段和实施环境三个方面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提出:行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在立法上加以确定,而且还需要在保障行政救助制度的实施环境上,甚至运行程序机制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明确化应该属于"硬件",而在"软件"上则更多的是需要培育一个良好施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和多媒体时代给专职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摄影记者面临新的挑战。 如人数超过摄影记者的"草根摄手",正以"人海战术"般的阵势抢夺报纸上的图片阵地;随着邮件传输、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拍照的风行和普及,通讯员以发稿第一时间的优势,挤占报纸各个版面的图片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